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区域政策

“十三五”时期北京市能源消费总量及结构变化趋势预测时间: 2016-09-20信息来源:肖法伟 作者:hjr_admin 责编:

     摘要:“十三五”时期是北京全面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加快构建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时期,对北京市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和结构优化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在测算北京市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基础上,运用自上而下的方法对“十三五”时期北京市能源消费总量及结构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到2020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8600万tce煤炭比重下降到7.4%,天然气比重超过30%,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提升至8.1%,超前完成《北京市进一步促进能源清洁高效安全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的总量和结构目标,节能减排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关键词:能源消费;“十三五”时期;结构优化;能源革命
     中图分类号:TK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355-(2015)07-0038-05
     Doi:10.3969/j.issn.1003-2355.2015.07.007
     收稿日期:2015-6-7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专项资助,北京能源发展研究基地招标课题《“十三五”时期北京市能源消费总量和结构优化研究》项目成果(编号:NYJD201501010);
     作者简介:肖宏伟(1983-),男,博士,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工作,长期从事能源经济预测与决策工作。
 
Abstract: The "Thirteenth Five-Year Plan Period" is a critical time for Beijing to construct an international first-class harmonious and livable city, and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clean and efficient sustainable modern energy security system. Thus, it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control and structure optimization in Beijing. On the basis of measuring Beijing potential economic growth rate, this paper uses the top-down approach to forest the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and structure in Beijing during the "Thirteenth Five-Year Plan Period". The prediction results show that, by 2020,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in Beijing will reach 86 million tce, coal consumption proportion will decline to 7.4%, gas will occupy more than 30%, the proportion of new energy and renewable energy will increase to 8.1%. That means the city will complete the total consumption and structure objectives listed in the "Beijing Implementation Opinions of Further Promoting the Energy Clean, Efficient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 ahead of schedule, and its emissions reduction work will be continually on the top of the list of our country.
Key words: Energy Consumption; the Thirteenth Five-Year Plan Period; Structure Optimization;Energy Revolution
 
  近年来,随着北京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刚性增长,特别是对优质能源的需求保持较快增长。因此,在“十三五”时期国家将进一步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费强度及碳排放强度约束控制的背景下,从北京市实际出发,对“十三五”时期北京市能源消费总量和结构进行预测,分析实现《北京市进一步促进能源清洁高效安全发展的实施意见》中主要目标的路径,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为国家和北京市制定“十三五”能源规划提供参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北京市能源消费特征
 
     1.1 能源消费增速换挡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北京市能源消费总量快速增长,1980年能源消费总量为1907.7万tce,到2014年,能源消费总量达到了7454.5万tce,增长了近4倍,年均增长率约4.1%。自“十一五”以来,北京市一直将节能减排作为推动首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要抓手,加快推进能源消费革命,能源消费由中高速增长转向中低速增长。2008—2014年间以年均2.5%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8.6%的经济增长,其中,2014年能源消费总量7454.5万tce,同比增长1.38%,增速远低于国家确定的2.9%的年均增速控制目标。
 
  1.2 单位GDP能耗不断下降
 
  “十二五”时期,随着北京市能源消费增速放缓,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单位GDP能耗不断下降,2014年北京市是全国唯一连续9年节能目标考核结果为“超额完成”等级的省(区、市),工作成效领跑全国。2014年,北京市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5.49%,超额完成年度下降2%的节能目标;“十二五”前四年,万元GDP能耗累计降低率已完成国家下达“十二五”目标的121.92%,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二五”任务目标。
 
  1.3 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随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节能减排压力加大、治污减霾力度增加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北京市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主要体现在能源消费品种结构优化和能源消费产业结构优化两个方面。能源消费品种结构方面,截至2014年底,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降至20%,可再生能源比重达到5.5%,优质能源占比近80%,光伏发电装机接近20万kW,地热和热泵利用面积超过4600万m2。能源消费产业结构优化方面,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北京确立了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和以消费为主的需求结构,相应地第二产业能源消费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和生活能耗消费比重提升。第二产业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持续下降,从1980年的73.4%持续下降到2013年的32.7%,2013年第三产业和生活消费能源比重达到66%,其中第三产业能源消赛比重占46.5%,生活消费能源比重占19.4%。
 
     2 “十三五”期间北京市能源消费预测
 
     2.1 影响能源消费的主要因素预测
 
     预测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新常态在北京表现尤为突出,从GDP增速来看,北京市在“十三五”时期经济增速将逐步回落至6.0%左右,但是,未来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引领作用将逐步增强,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京津冀一体化、一带一路建设等多种有利因素叠加,传导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会相应增加,北京市依然具有基本条件和能力保持潜在经济增长率处于中高速水平。从产业结构来看,“十三五”期间北京将以服务业为主,继续坚持优化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积极推动工业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充分发挥科技、金融、信息、人才等优势大力发展服务经济、总部经济、平台经济等经济新形态,推动产业向价值高端化发展,2020年第三产业比重将接近80%。从人口规模来看,随着北京产业结构调整、非首都功能疏解、人口规模调控力度加大、生活和交通成本提升,“十三五”期间北京人口增速将逐步放缓,但由于北京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明显,人口还将刚性增长,2020年人口规模将达到2314万人,超出2020年人口总量?2300万人的控制目标,亟需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疏解首都人口。从城镇化率来看,目前北京市城镇化率处于较高水平,2013年全市城镇化率为86.3%,首都功能核心区(东城区、西城区)、城市功能拓展区(石景山区)城镇化率已经饱和,城镇化率为100%;城市功能拓展区(朝阳区、丰台区、海淀区)城镇化率基本趋于饱和,城镇化率在99%以上;城市发展区(房山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大兴区)、生态涵养发展区(门头沟区、怀柔区、平谷区、密云县、延庆县)城镇化率还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总体来看,“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城镇化率提升空间有限,2020年全市城镇化率将达到87.1%。
 
 
 
     2.2 能源消费总量预测
 
     基于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城缜化率等法观经济指标预测的结果,综合考虑“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将推进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煤炭减量替代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等节能减排政策,运用自上而下的方法对“十三五”时期北京市能源消费总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2015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预计达到7642万tce,“十二五”时期北京市单位GDP能耗下降23.66%,超额完成北京市的“十二五”减排目标17%。“十三五”时期北京市能源消费增速约为2.37%,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约为0.37,到2020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预计达到8592万tce,超前完成《北京市进一步促进能源清洁高效安全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的到2020年北京市能源消费总量要控制在8800万tce左右的目标,“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单位GDP能耗下降17.51%,超额完成北京市的“十三五”预计减排目标15%。
 
 
 
     2.3 分品种能源消费预测
 
     运用自上而下方法对“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分品种能源消费量进行预测,煤炭消费量预测结果显示,2015年,煤炭消费量预计达到1450万t,较2012年减少820万t,能够实现北京提出的“拟到2015年底将煤炭消费量在2012年220万t的基础上削减800万t”的目标,但2017年之前仍需加大煤炭削减力度;到2020年,全市煤炭消费量预计达到891万t,能够实现控制在900万t以内的目标。油气预测结果显示,“十二五”时期北京市石油消费年均增速约为2.01%,到2020年,全市石油消费量预计达到1837万t;天然气消费年均增速约为7.74%,到2020年,全市天然气消费量预计达到198亿m3。天然气消费增速远远大于石油消费增速,究其原因是北京市削减燃煤之后,将用天然气作为主要替代能源,但是受天然气价格偏高影响,2017年增加到240亿m3的难度极大。电力消费预测结果显示,“十三五”时期北京市电力消费年均增速约为3.40%,到2020年,全市电力消费量预计达到1142亿kWh,受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技术提升、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等多重因素影响,北京市电力消费从中高速增长转向中低速增长,2017年电力需求增加到约1200亿kWh的难度较大。非化石能源消费量预测结果显示,为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北京市布局的一批新能源产业项目将在“十三五”时期发挥重要作用,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在2020年将达到700万tce左右,年均增速高达8.34%,高于其他化石能源消费增速。
 
 
 
        2.4 能源消费结构预测
 
        通过能源消费总量与分品种能源消费量对北京市2015和2020年能源消费结构进行测算,结果显示,“十三五”时期煤炭比重将下降到7.4%,天然气比重超过30%,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将由2015年的6.1%提升到2020年的8.1%,满足《北京市进一步促进能源清洁高效安全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的到2020年优质能源比重要提高到92%左右,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提高到8%左右的目标。
 
 
 
     2.5 “十三五”能源发展目标预测
 
  以《北京市进一步促进能源清洁高效安全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的目标作为“三十五”时期北京市能源发展目标,总量控制目标按照“强化总量控制、促进节能减排”的原则,2020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8800万tce左右。构调整目标方面,到2020年,优质能源消费比重达到92%以上,其中天然气比重超过30%;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900万t以内,首都功能核心区(东城区、西城区)、城市功能拓展区(朝阳区、丰台区、海淀区、石景山区)实现无煤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节能减排目标方面,到2020年,全市万元GDP能耗比2015年下降15%,节能减排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3 保障北京能源安全的政策建议
 
  (1)控制能源消费增长速度,推进能源消费革命。一是严格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实施更为严格的的环保准入标准,坚决控制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项目,建立产业结构向“高精尖”转型的长效机制;二是大力刚性削减煤炭消费总量,全面关停燃煤机组,淘汰退出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加快推进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减煤换煤”步伐,压减民用燃煤总量;三是严格控制重点行业能源消费增长,坚决控制新建或改扩建石化、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项目,提高新建建筑和新机动车的能效标准;四是实时监测全市重点用能区县、重点用能行业、重点用能企业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等主要能源品种消费情况,对能源消费超标单位提前进行预测预警;五是将2020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8800万tce、煤炭消费总量900万t等控制目标分解到各个区县和各行业,加大对区县和行业的能源消费监管力度;六是推动居民生活用能方式变革,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绿色低碳消费,引导居民树立低碳消费观念,实现生活能源消费从传统消费模式向绿色低碳消费模式转变。
 
  (2)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推进能源供给革命。一是大幅降低煤炭在-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严格落实《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等政策文件中的煤炭消减目标,力争超额完成任务;二是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扩大天然气在工业、制冷、交通、发电等领域的应用,拓展天然气在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的应用,加快天然气管网和储气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天然气管网覆盖全市;三是优化外调电力来源地与北京之间的外受电力通道、变电设施、高压环网建设,实施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农网建设和改造工程,提高首都电力供给保障水平;四是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快推动公共建筑、工业厂房和居民楼使用地热、再生水、余热等热泵供暖系统开发利用,在学校、工?业园区、大型公共建筑等场所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推进中心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为城市提供绿色能源。
 
  (3)发挥首都科技创新优势,推进能源科技革命。一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大力推进煤炭及相关行业低碳化发展, 推广燃煤机组的超低排放技术,实现终端煤炭消费清洁化;二是大力发展储能技术,充分发挥首都科研人才集聚优势,组织专家对锂、钠硫、铁铬、全钒、锌空、铝空等储能电池、抽水蓄能、储热等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在可再生能源并网、分布式发电、微网、电动汽车等领域开展储能技术示范项目;三是积极主动应对“互联网+”发展新态势,运用能源互联网将能源生产端、能源传输端、能源消费端连接起来,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数据挖掘、机器学习、预测等技术对能源互联网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动态调整北京能源供需关系,提高首都能源经济运行的监测预测预警能力,四是加快能源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进能源科技成果转化,建立能源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为一体的产学研联盟,针对首都能源发展密切相关的热电联产、新型储能材料、燃料电池、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等技术开展深入研究,打造北京能源科技创新基地。

  (4)
稳步开展能源改革试点先行,推进体制机制革命。一是针对国家能源发展开展战略性、前瞻性研究,密切关注国家能源体制机制改革动向,提前科学谋划北京市贯彻落实国家能源战略和配合国家能源体制机制改革的相关举措,在重点领域推动改革试点,为全国相关领域改革提供示范,二是进一步完善市场对能源价格的调节作用,还原能源商品属性,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稳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加快天然气、石油、供热、燃气、新能源等重点领域价格改革;三是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能源建设,落实《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国家和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水污染防治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中的精神,通过BT、BOT、PPP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能源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开发等领域;四是创新政府对能源的监管职能,加强北京市能源发展规划的制定,对全市整体能源发展规划进行延伸和细化,将总体规划任务目标分解落实到各个区县、各个行业等专项规划中,保证总体规划的执行力和可操作性,同时明确一些带有全局性、长远性的能源重大投资项目和相关配套项目,保证规划能够落到实处。 

     (5)加强国际国内能源合作,提高首都能源安全保障能力。一是紧紧抓住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北京在能源科技创新领域的比较优势,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能源资源丰富的?国家开展能源科技创新合作,共同应对全球能源?科技革命;二是深化与山西、内蒙古等地的能源合作,山西、内蒙古的煤炭、风能、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按照“优势互补、合作共臝”的原则,建立长期稳定的能源合作机制,共同构建更加稳固的区域能源保障体系;三是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加强与天津、河北等周边省市的能源协同发展,将优化三地能源消费结构,实现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放在首位,构建更加稳定的清洁能源合作关系;四是加强与国家电网、中石油、中石化、神华集团、中海油等重点能源企业的合作,共同制定未来能源供应长效机制,明确约定能源供应数量和质量,推动重大项目合作,充分保障首都电力、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需求;五是支持北京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重点能源企业“走出去”,充分发挥资本优势,与重点能源产地开展投资合作,共同推进煤电一体化、煤化一体化、油炼化一体化、清洁能源发电等重点合作项目建设。
?
     参考文献:
  [1]张建民,唐冬. 北京市“十二五”能源发展问题研究 [J]. 中国能源,2013,35(1):28-30.?
  [2]史丹,张金隆. 新型工业化道路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J]. 中国能源,2003,25(6):37-39.
     [3]唐葆君,石小平. 中国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J]. 中国能源,2011,33(11):3 4-38.
     [4]潘一玲,仝德良. 北京市“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研究 [J]. 北京规划建设,2011,(6):17-20.
  [5]张峰,刘伟. 北京市能源消费预测与政策建议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3):99-102.
  [6]曾胜. 中国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能源需求预测的研究 [J]. 管理评论,2011,23(2):38-44.
  [7]张兴平,汪辰晨,张帆. 北京市能源消费的因素分解分析 [J]. 工业技术经济,2012(1):13-18.
     [8]胡军峰,赵晓丽,欧阳超. 北京市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J]. 统计研究,2011,28(3):7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