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聚焦 > 城乡融合(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乡村振兴)

推进乡村体验经济创新的几个问题时间: 2015-10-07信息来源:章继刚 作者:wl_admin 责编:

    [摘要]创意农业是一场以食品安全、乡村体验和美学农业为基础的生活方式的革命。创意农业以审美体验为主题,具有养生养美、体验品味功能和快乐高效的特点,目的是让农民增收、农村增美、企业增效、城市增辉。它在农业领域的主导地位和引领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应加快推进创意农产品生产,实施中国创意农业富民工程,打造创意农业万亿产业,创造中国农民独特增收模式,构建农村创意生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关键词]创意农业 乡村体验经济 产业倍增


  一、乡村体验经济的内涵


  乡村体验经济以审美体验和乡村旅游文化为核心,以创意为导向,以消费教育、消费时尚、美学传播为表现形式,以美学景观化、经济市场化、产业高端化、田园艺术化和生活美学化为取向,满足消费者需求,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乡村体验经济作为新经济形态,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人类社会所经历的第四种经济形态。


  乡村体验经济包括创意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产业两种形态。乡村体验经济作为一种创意经济,是体验经济与美学经济融合发展的产物,是通过体验制造愉悦和享受的产业。乡村旅游产业是以深度体验为基础,以养生养美导向,以休闲度假为目标,以回归生态为追求,以文化消费为引领,体验乡间劳作的乐趣,感受生态田园生活,品味乡村文化情调。


  乡村体验经济作为面向广大消费者的新经济形态,文化创意密集、民间资本密集、会展节庆密集、高端产业密集,具有“四促四带”的特点:即可促消费、促增收、促市场、促旅游,带资本、带创意、带人才、带科普。同时,乡村体验经济让创意与乡村景观互动,创意和时尚互动,乡村文化与旅游体验互动,创意农业的审美表达与城乡消费者的情感需求互动,是促进城乡一体、以城带乡、和谐发展的幸福产业。


  在乡村体验经济时代,人们追求原生态的真实体验,寻求乡村文化创意与现代时尚融合发展带来的震撼。当地村民的生活方式、乡村戏剧、农耕文化,以及农村历史变迁、森林观鸟,菜地、果园和茶园采摘等内容,成为人们体验之游的重要选择。


  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产品市场需求结构呈现多元化和优质化趋势。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人们对农产品的营养功能、保健功能和安全性等个性化特殊需求逐步增加,丰富多样的乡村体验产品倍受市场青睐。优化创意农产品区域布局,加速现代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定向聚集,有利于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特色农业,加快优势区现代农业建设,充分挖掘区域特色资源潜力,尽快形成新的创意农业生产能力,增加优质创意农产品供给,满足日益细分的市场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二、乡村体验经济的特征


  1.体验性。乡村体验经济是旅游业与农业融合发展的结果,通过整合旅游、文化、艺术、创意、生态等多个产业形态,以创意花园、创意果园、创意农业园区以及科技示范基地、生态种养基地、山地果蔬景观基地为依托,以赏花、摘果、垂钓、农业科技示范、农业旅游观光、休闲体验等参与性项目和农事体验为特色,最大程度地满足游客个性化愿望和对健康、快乐、休闲的追求,享受和体验种植养殖、旅游观光、自种自摘、垂钓娱乐、农产品电子商务以及运动、休闲、健身的乐趣。


  2.参与性。乡村体验经济借助乡村自然之美和创意农业产业资源,以自然资源、创意产业、节庆活动为主,通过开发创意旅游、文化旅游和节庆旅游以及观光游、休闲度假旅游、民俗风情游,吸引游客积极参与乡村体验。乡村旅游的稀缺性、体验性是参与的前提。


  3.审美性。乡村体验作为一种创意生活方式,是一种集自然美、生活美、社会美于一体的怡然自乐式审美体验。在体验经济的时代,消费者不满足于被动消费,积极参与各种农业旅游体验和审美活动,主动体验美丽乡村的特色性、唯一性,充分发掘乡村旅游的审美内涵和文化意蕴,获得精神上的审美愉悦和满足。乡村体验产业是美学和农业融合、创意产业和体验经济融合的产物。


  4.融合性。乡村体验产业融合发展直接促进了产业创新,立足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以适游宜居、认养采摘、养生养美、体验农事为主题,积极推进创意农业园区建设,促进产城一体、城乡一体,加快实现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科技、旅游与农业、农业与文化的互相融合,使一、三产业融合发展。


  5.趣味性。乡村体验产业最大限度地让游客体会乡村体验产业的乐趣与价值。通过丰富乡村体验产业的文化内涵,弘扬乡土文化,活跃乡村文化创意活动,积极拓展乡村体验产业的旅游功能、创意功能和休闲功能,举办诗歌节、鲜花节、美术、摄影等文化创意活动,增加乡村体验产业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三、我国乡村体验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农民总体文化素质较低,阻碍体验经济的发展。有的乡村重自然风光忽视文化创意的开发,有的除了用吃野味来吸引顾客,就没有其他办法了。二是开展节庆活动缺乏经费。一些节庆活动由于缺少稳定的活动经费,效果大打折扣。三是农村土地减少。不断推进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浪潮导致农村土地减少,农民的利益在土地流转中受到损害,补偿不够。四是乡村旅游规划未受到应有重视。许多地方缺乏全面规划,没有将乡村旅游与农业文化、创意农业规划结合起来,乡村体验性产品和文化创意的个性不明显,部分乡村旅游业规划的业态单一、投资不足、附加值低、规划趋同,深度开发不够。五是基础设施落后。道路、停车场、洗手间、电话亭等公共设施简陋、设备不足;客房、餐厅、茶楼等接待水平低、条件差,“脏、乱、差”现象突出。六是体验经济和创意型人才稀缺。部分创意农业项目文化元素和美学经济含量不高、精品缺乏。七是青少年农耕体验教育发展滞后。不少中小学没有设立农耕体验教育中心和农耕体验教育基地。一些农耕体验教育基地从业人员素质低,不能有效发挥教育作用。有的农耕体验教育基地发展模式落后,观赏性、体验性、趣味性不强,对青少年缺乏吸引力。八是开展体验经济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难问题依旧突出。农产品加工业属微利行业,企业自身积累少,资金来源渠道主要靠银行贷款,而银行对规模小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因抵押物不足,几乎不愿贷款。由于投入不足和政策扶持少,缺少国际影响力强的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品牌和高新技术产品品牌。发展和保护乡村体验产品品牌的政策和环境需要进一步完善。


  四、加快乡村体验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实施中国创意农业富民工程,打造创意农业万亿产业


  实施“中国创意农业富民工程”,以农户为基本单位,以创意农产品生产为核心,整合农村各类创意农产品生产技术,坚持“聚集资源、突出重点、形成特色”的思路,以文化支撑产业,以品牌塑造形象,通过农业与艺术的有机结合,赋予农产品以文化内涵。


  实施创意农业千县万亩示范工程,即在全国选1000个县,100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0000个农业企业,每县1万亩作为创意农业试验基地,建设1000个中国创意农业富民计划重点示范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创意农产品,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推动创意农业向纵深发展。


  启动中国百万创意农民培训工程,以县为单位,主要培养扎根于农村,利用创意技术和科技知识开发农村资源、发展创意农业生产的农民致富带头人;免费开展对农场经营者、种养大户创意农产品生产技术培训,对通过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进行奖励。组织农民讲师团成员和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创意农业知识更新再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造就一批学习型、知识型、守法型、创业型、创意型的现代创意农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制定并启动两岸创意农业合作计划。建议由国台办牵头,联合民革中央、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文化部、商务部等单位和部门,制定并启动两岸创意农业合作计划。进一步加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和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建设,为台湾农民在大陆投资创业提供更好的环境;积极协助台湾农民企业到大陆举办展览展销会,进一步扩大台湾创意农产品在大陆的销售;全面提升两岸创意农业合作的层次,努力在招商引资、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科技合作特别是农业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物流业、观光休闲农业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二)大力推进乡村体验产业发展


  1.发挥创意农业发展论坛的积极作用。大力发展农业会展经济,充分发挥中国创意农业发展论坛在推动全国创意农业高端产业发展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发展农业会展经济。


  2.积极推进创意农业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发展。在高端产业方面,着眼于国内国际创意农业前沿技术和新兴产业,重点推进创意农业、生物农业和有机农业发展;在产业高端方面,立足于现有的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产业链上附加值最高的关键环节,占领“微笑曲线”的两端,重点抓好制种育苗、精深加工、现代营销和创意农业高端品牌打造。在创意农业高端产业发展过程中,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深入统筹推进“三个集中”,依托土地整理,大力实施土地规模经营,全面促进广大农民持续增收;以“三品一标”为载体,积极培育农业区域品牌的经营主体,推行“农产品地理标志+专业合作社(协会)+农户”的新型农业产业化模式,建立创意农业高端产业产业集群。


  3.建设创意农业示范园区。牢牢抓住国家全面发展现代农业这一契机,兼顾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以促农增收为目的,积极探索打造创意农业示范园区,着力抓好产业发展,结合实际培育创意农业主导产业,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突出抓好创意农业花木产业、有机农业等都市型创意农业发展;突出田园城市生态功能、居住功能、服务功能和产业功能,注重从产业发展、村庄空间布局、用地布局、土地开发强度、村庄绿地及景观风貌、道路交通等方面,对创意农业项目区进行统筹规划,确保园区内资源配置、产业项目统筹合理安排和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组织农民参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通过产业发展实现持续稳定增收,为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4.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一是加大对创意农业集团和创意农业园区内基础设施的信贷支持力度。围绕创意农业园区建设实施规划,积极开办中长期政策性贷款,大力支持创意农业园区内农业开发、农田灌溉、土地整治、土壤改良、机耕道路、农田林网建设,切实加大对创意农业园区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二是加大创意农业园区内高标准设施园艺、设施养殖业的信贷投入。金融机构应支持园区内日光节能温棚、露地蔬菜基地、蔬菜制种和育苗、养殖示范区等设施,园区种养大户购置籽种、化肥、农药和农机具等生产资料,农民专业合作社、经纪人和园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收购、销售、加工农产品等的合理资金需求。三是加大创意农业园区龙头企业的支持。要有效解决龙头企业担保、抵押不足的问题,对尚不能达到信贷准入条件的龙头企业,金融机构要积极培育,帮助其完善财务制度。四是加大对创意农业园区科研开发的支持。


  5.加强队伍建设,健全创意农业建设的人才支撑体系。建设创意农业需要人才智力支撑,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鼓励农业企业培养、引进和聘请创意经营、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高级人才;把创意农业作为企业家培训的重要内容,增强企业经营者品牌意识;鼓励大专院校和有关机构组织开展创意农业和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企业创牌能力和创意水平。让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结合,尤其是艺术和创意人才要与农村紧密结合,通过农产品开发,融入文化创意,在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创意农业的内涵,创造出新的消费形式,打开市场,形成产业化,使农业与创意紧密结合。鼓励创意农业企业入驻创意农业产业基地创业,对获得创意农产品认评的单位,给予专项奖励。设立“创意人才奖励资金”,对在创意农业产业取得突出贡献的创意农业专业人才、教育培训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等给予奖励。


  6.加大创意农业品牌保护力度,完善创意农业品牌保护机制。完善创意农业品牌、商标保护的地方性法规,营造保护创意农业品牌良好的法制环境;积极发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形成企业自我保护、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三位一体、相互结合的保护体系,形成品牌保护合力。进一步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力度,建立公开的社会信用信息网络,完善创意农业企业信用体系;建立健全执法联动机制,加强与其他省市合作、协调,积极探索建立共同保护创意农业品牌的联动机制和网络体系。加强对创意农产品产地环境的监督管理,会同农业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创意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监督监测工作。


  7.深入推动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大幅度提升创意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要依托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贯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通过构建创意农业产业技术创新链,支撑企业占领价值链的高端,赢得农业产业发展的主动权。在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中要处理好加强政府引导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之间的关系。政府要发挥协调引导和支持作用,营造有利于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和人文环境。要尊重产学研合作单位的自主选择,不搞行政干预和“拉郎配”。要更加注重遵循市场规律,立足于企业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合作各方的共同利益,通过平等协商,建立有法律效力的联盟契约,对联盟成员形成有效的行为约束和利益保障。


  8.加强对产学研合作的宣传报道,提高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经济效益。要加强对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宣传报道,切实提高农业企业对构建产学研联盟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其产学研合作层次。要进一步加强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战略管理,完善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体系,建立各级管理机构,不断加强对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过程的监督与协调管理,鼓励和支持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品研发,提高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经济效益,以促进区域农业科技与经济发展。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编发:王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