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学术动态 > 学者发言
学者发言

胡鞍钢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系列智库论坛“国情讲坛”第50讲在公管学院举行时间: 2021-04-25信息来源: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国情讲坛』 作者:胡鞍钢 责编:SJW


     

原创 ICCS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3月30日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3月29日晚,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系列智库论坛之一,“国情讲坛”第50讲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报告厅举行。本期讲坛由清华大学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共同举办。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胡鞍钢作了题为“从‘十四五’规划展望2025中国”的主旨演讲。讲坛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长聘副教授、国情研究院副院长周绍杰主持。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华宇副教授、国情研究院副研究员高宇宁,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鄢一龙作点评。光明网提供全程网络直播。

图片

▲ 胡鞍钢教授作主旨演讲
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胡鞍钢通过对“十四五”规划的五大发展目标和20个量化指标的详细分析对2025中国进行了全方位展望。胡鞍钢首先强调,相对“十三”规划而言,“十四五”规划增加了“安全保障”目标,充分体现“统筹发展和安全”这一新理念和新布局,成为新的“五位一体”发展目标。
胡鞍钢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增速有望保持在5.5%以上,我国GDP规模(2017国际元)占世界比重达到20%以上,我国人均GDP(2017国际元)进入世界(228个国家和地区)前40%。中国的创新能力将显著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投入强度有望达到2.6%以上,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有望达到173万件。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在5000万人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以上,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提高至14.4年,人均预期寿命提高至78.4岁。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占世界比重达到1/3,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和18%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在6.5亿吨以上,能源综合生产能力在46亿吨标准煤以上,筑牢国家安全屏障。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迈上更大的台阶,对人类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图片
▲ 讲坛现场 

胡鞍钢最后表示,未来国情研究院还将作为第三方对“十四五”规划实施进展进行科学评估。我们期待上述二十个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的如期完成乃至其中许多指标的超额完成,充分体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成就,进一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对全人类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图片
▲ 周绍杰副教授主持讲坛
周绍杰指出,胡老师对“十四五”规划提出的5大目标20个指标进行了生动深入的解读,使我们知其然的同时能够知其所以然,特别是利用详实的数据进行了国际比较,使我们增强了对未来中国发展的自信心。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国情研究院为大家准备了一系列的高端讲座,将陆续呈现,希望大家持续关注国情研究院,关注“国情讲坛”。
图片
▲ 高宇宁副教授作点评
高宇宁从国际视角分析了中国“十四五”规划的重大意义。高宇宁指出,到“十四五”末期中国成为高收入国家,国内统一大市场形成的全球购买力将使中国在全球经济当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作为上中等收入国家,在消灭绝对贫困之后,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缓解相对贫困。因此,“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创新发展新局面的起点,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阶段,也是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全新起点。
图片
▲ 鄢一龙副教授作点评
鄢一龙指出,我们需要深入地研究五年规划,读懂中国五年规划的逻辑,就能读懂中国发展自身的逻辑,读懂“十四五”规划也就读懂了中国未来五年乃至十五年中国发展逻辑。从胡老师的演讲可以看到,“十四五”规划是“开新”的规划——在变局中开出新局面的规划。
图片

▲ 光明网进行全程网络直播,今日头条平台提供直播支持

图片

▲ 讲坛现场 

 

文字|阮萍晶
摄影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