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聚焦 > 城市群(都市圈)
城市群(都市圈)

双核引领 相向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度剖析时间: 2022-08-05信息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2022-06-15  作者:肖金成 责编:XHY

 导语:2021年10月以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相继获批,三大战略机遇叠加耦合,为成都发展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带来澎湃动力。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对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引领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作出总体部署,强调要围绕目标定位、重要要求、重点领域、实现路径等集中发力,确保年年有新变化、五年见大成效。

 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今后五年要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坚定不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决策部署,持续增强极核主干引领带动作用。本刊特邀请研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相关专家,就提升城市整体功能、建强“都市圈”、唱好“双城记”等问题进行深入解读。

  01 提升城市整体功能

  如何通过优化结构,实现超大城市整体功能提升?

  肖金成:按照住建部对城市的划分标准,城市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人谓之超大城市。超大城市具有规模经济优势,城市规模会不断扩大。交通拥堵、环境恶化、消费成本上升,给城市带来很大压力,可能产生“大城市病”。为此,就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并优化空间布局,一个重要举措是发挥新区“反磁力中心”作用,即针对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不断增长的吸引力,在周边选择一个地方,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更好的服务,使交通更便捷、设施更完善、环境更优美、经济更繁荣,形成比主城区更强的吸引力,把主城区的要素吸引出来。如上海浦东新区,把流向上海主城区的经济要素导向新区,在浦东迅速发展的同时,减轻了浦西的压力。

 治理“大城市病”,我提出多中心、组团式发展。新区就是城市新的组团,也是城市的副中心;新城是相对于老城而言的,一般功能比较单一。在城市的周边,按照一定的功能进行规划,过去很多房地产小区也叫新城。现在各地规划了科学城、知识城、生态城。

 通过新区、新城的建设,就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功能结构。现在加上网络化,基础是交通网络化,将城市各个组团联系起来,再借助互联网,建设智慧城市就形成了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的现代化都市。

 在提升城市整体功能上,城区、新区、新城如何联动?

 肖金成:随着交通网络化的发展,要素在中心城区和新区、新城及都市周边其他中小城市之间形成双向流动。中心城区应主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把劳动力密集型的、附加值较低的产业向周边转移,这就是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过程。很多区域的产业是分阶段发展的,一开始,第一产业占比较高;工业化水平提高之后,第二产业占比较高;再后来,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现在是分区域发展,中心城区主要发展第三产业,并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以金融业为代表,包括金融、保险、商务会展等,其次还有创新、教育、旅游等,也就是产业结构再调整、再优化。这个调整还涉及其他城市,甚至也为都市之外的小城市带来发展机会,从而形成了新的区域形态——都市圈,特大城市的引领带动、辐射作用逐步显现,这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02 建强都市圈

 都市圈是个什么圈?

 肖金成:都市圈是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和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辐射影响的范围。都市圈概念来自日本,日本的都市圈实际上是通勤圈,即很多人住在城市周边,但在都市上班;我国的都市圈则是都市辐射影响的范围。如成都都市圈,规划范围包括德阳、眉山、资阳3市,虽然并没有多少人是住在德阳到成都上班,但这3个市(包括农村),受成都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规划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的目的是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仅带动城市,也带动农村,实现都市圈的同城化。所谓同城化,指虽然不在一个城市,但像在一个城市一样。实现同城化,需要交通非常发达,所以我们提出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用轨道交通把城市联系起来。

 和都市圈概念相联系的还有城市群。都市圈是一个核心城市向外辐射带动,城市群则是多个城市的共同带动。城市群着眼城市的分工和联系,是一个个城市的联系和合作。成渝城市群中,有重庆都市圈和成都都市圈,重庆和成都起了引领和带动的作用,所以新的规划谓之双城经济圈。

 发挥都市圈主干作用,需要从哪些方面着力?

 肖金成:成都都市圈成德眉资4个城市中,成都有金融、科技、文化、人才等优势,当然消费成本也比较高。相比较,其他3市成本较低,空间也比较大。成本对产业来讲特别重要,尤其是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物流业对成本都很敏感,在德阳、眉山、资阳发展就比较合适。发挥这3个城市的成本优势和成都的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人才优势,就能起到优势互补作用。

 另外,成都在四川起着重要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就要提高国际竞争力,要搞技术创新,要有实力雄厚的企业,要有世界级的品牌产品。成都有很多科研机构、一流大学、科技人才,有条件通过创新驱动提高国际竞争力,在区域、国家、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成都作为都市圈的核心城市要辐射带动其他城市的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提到“推动超大特大城市中心城区瘦身健体”,就是我们常说的产业结构高度化,一些产业要向外转移,一些功能要向外疏解。疏解和转移的方向有几个层次,第一是向新区新城疏解,第二是向都市圈其他城市疏解,第三是向城市群中的城市疏解,这样既达到了中心城市瘦身健体的目标,也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

 03 唱好双城记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肖金成:第一是产业高质量发展,产品中科技含量要提高,提高附加值,要用最小的消耗获取最大的收益。在全球产业链分工的“微笑曲线”中向两头延伸,要搞自己的设计,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打造自己的品牌。第二是城市高质量发展,城市的布局、生活状态等都应有很大的改善。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就要在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方面实现高质量发展。第三是区域高质量发展,也就是城镇体系或城市体系要合理,空间布局要合理,在哪些地方聚集产业,哪些地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哪些地方重点发展农业等,应通过空间规划提高区域的发展质量。

 相较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有何发展比较优势?

 肖金成: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区域都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布局,都在沿海,借助国际航运,区位上占有明显优势,且抓住了改革开放的先机,设立了特区、新区、开发区,发展外向型经济。成渝在西部大开发中崛起,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可以称之为不是沿海的沿海,也具有航运优势。我国实施向西开放战略,成渝地区就有了独特优势,通过中欧班列、亚欧大陆桥可以直达中亚和欧洲,加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可以与全世界联系在一起,优势非常明显。

 我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扩大国内市场需求,通过国内消费市场的升级、扩大进而促进经济增长。成渝地区有近1亿人,也是一个大市场。依托整个西南地区,加强与南亚和东南亚国家的国际区域合作,市场更大。这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相比较具有的优势,在全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一背景下,如何协调、协同、共同发展?

 肖金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国家的地位和空间格局来讲具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西部地区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成都都市圈和重庆都市圈,分别要辐射一定的范围,成都到重庆有一个发展轴,其涵义就是要更多地聚集经济要素,把处于两市中间的内江、自贡、遂宁等接受辐射较弱的城市带动发展起来,才能使整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形成一体,共同发力提升国际竞争力。重庆离成都300公里,重庆的辐射半径150公里,成都的辐射半径也是150公里,两个都市圈是相切的、竞赛的关系。

 作者简介:肖金成,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会长,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成员。

 (来源:《先锋》辛爱峰 陈婷婷 2022年第5期)


责任编辑: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