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聚焦 > 城市群(都市圈)
城市群(都市圈)

城市群与城市化区域的关联性及其政策意义时间: 2017-11-21信息来源:王雅 莉 作者:qgy_admin 责编:

编者按:2017年7月7日,由中国城市与区域实验室(CCRL)、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共同发起举办的首届“中国城市群发展高端论坛”在上海举行。本次论坛以“城市群发展:新特点 新思路 新方向”为主题,就当前中国城市群发展的新特点、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新发展理念的新要求、促进中国城市群发展的新思路与城市群研究的新方向等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论坛期间还成立了“中国城市群研究联盟”,对于促进中国城市群理论与政策研究,推动中国城市群健康发展,讲好中国改革空间试验场故事,具有重大意义。本刊特刊发论坛正式发言或书面提交的部分研讨成果,以飨读者。特别感谢上海财经大学张学良教授帮助本刊联系专家并组稿。
关键词:城市群;世界级城市群;京津冀;创新发展;区域规划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5766(2017)05- 0001- 25
收稿日期:2017-07-09


    城市群是城市化中后期发展的物质空间现象,作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物质集聚的地理空间形态,城市群反映了城市化中后期发展的物质依托需求,反映了城市化高级进程中的空间社会性过程。从城市群与城市化发展的关系看,城市化和经济型城市源于工业化和市场发育,而城市群源于城市化和广域市场化。首先是工业化程度和市场发育程度决定了城市化的水平和经济型城市的发展;其次是经济型中心城市的集聚与扩散,在由单中心城市变成多中心城市的同时,还与各种不同地理条件相结合,促成了多种中小型城市的产生,构成城市体系,在更大范围内延展了城市化经济,形成了物质状态的城市群和社会状态的城市化区域。
    城市群作为城市化中后期的物质空间现象,它一旦形成,就会推动城市化规律扩展到各种不同规模的社会经济区域。城市群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城市本身的发展,而且是把整个区域的大大小小的城市以及城市之间的广大非城区的空间地带都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构成一种城市化的广大区域。在这个区域里,即使城市之间的农村地带,也充满了城市化的味道,农业生产都是服务于城市需求的都市农业,农民生活条件与城里人相差无几,生活模式是城市化的。所以,城市群的发展结果是促使大片的城市化区域出现。
由此,我们研究城市群可以从显学、隐学两方面理解。显学上来说研究城市群需要运用地理学、历史学、规划学、政治学等来解释城市群的空间存在和体系结构关系,这个原理我们可以把它称为城市群理论。而城市群研究的隐学需要经济学、社会学、哲学等来解释城市群的社会经济运行规律,这方面可以理解为城市化区域的理论。当然,二者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研究这里面的运行规律,成为城市群研究的重要任务。
    城市群种类与发展模式,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这么几种情况:第一种叫单核心城市群。在城市群里面有一个首位城市,其发展规模和结构关系远远超过周围其他城市,这需要我们研究首位城市的功能作用、集聚力和集聚性质、扩散力和扩散结构,并探讨单核型城市群的空间结构。第二种叫双核心城市群。城市群里边有两个比较突出的城市,就像椭圆形的两个焦点,其双核城市功能、集聚力和性质、扩散力和结构都是需要我们探讨的规律。第三种叫多核心城市群。城市群里有多个(一般是三个)核心城市,这些核心城市的功能表现和单核心、双核心又不一样,有它特殊的规律表现,需要我们对其内在结构有新的认识。
    城市群与其相应的城市化区域,虽然囿于城市的非农产业机制最早源于工业化和市场化,但是当城市或城市群在自发发展的基础上,要能更好地利用空间资源和符合人们的愿望,其发展状态就一定会与城市规划密切相关。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历程证明,城市规划做得好的,有助于城市和城市群保护生态环境、有效利用空间和避免公地悲剧等市场失灵现象。因此,国家的城市和区域规划很重要。特别是,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的历史很短,往往很多事情来不及等到市场经济有一个充分的发育过程,所以国家城市规划和政策,对城市群和城市化发展有很大作用。但是,从管理上,我国对城市群发展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因而,我们从城市群及城市化区域的关联性上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的政策启示。
    (1)城市群及其相应的城市化区域,客观上形成了一定相对独立意义的地理经济空间,需要有相应的政策管理体系。目前我国尚未有城市群构成的城市化区域的统计体系,而后者在美国人口普查中早就有了“大城市统计区(Metropolitan Statistical Area,MSA)”“大城市联合统计区(Consolidated Metropolitan Statistical Area,CMSA)”等概念。我国统计的城市是建制城市,属于行政范畴,而没有跨行政区的社会统计体系。
    (2)世界城市化已经由城市发展到大城市群、大都市带,对这些巨大型城市化区域的未来发展趋势,目前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交通和通信条件的改善会不断扩大和延伸城市动力场。以前相对独立的大大小小的城市动力场会逐渐合并形成庞大的复杂系统,大都市带互相连接,构成网络式更大的城市地域空间;而相反的意见认为,人类正从机械时代进入电子时代,尽管大都市中心将变成高度一体化的通讯网络中心,但实际发展速度将放慢,大都市带以外具有高度舒适环境的较小中心,会借助于发达的电子通信网络获得较快发展。无论哪种意见,都要重视一个事实:城市已经和周边地区联成一体,城市间跨行政区对话十分必要。为此,CITISTASES(Neal R. Peirce,etc.,1993)概念很重要。CITISTASES在地理上的接近,使人们能够集聚在一起,形成一种直接联系纽带;它打破贸易壁垒,以巨大能量在整个世界集聚或分散;它是信息革命的结果,其最新产品就是人才,因而能够应对挑战,以稳步上升的公共意识应对发展潜力、教育、基础设施、环境质量等问题,成为国家竞争力的主要内容。因此,出台CITISTASES政策,是城市群优化发展的社会保障。
    (3)城市群发展的动力是多样化的。除市场动力和规划政策动力外,还有自然地理历史优势动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优势动力,城动力和市动力,圈动力和“一带一路”动力,等等。这些应有怎样相应的激励政策值得深入研究。
    (4)东北地区很早就有城市群和城市化区域,但是目前存在着资源依赖、历史依赖、体制依赖、政策依赖和国际依赖等问题。其发展局限主要在于体制遗产、国企机制、干部作风和市场理念。东北城市群的未来发展,应以沈阳为核心,建立一轴四心的空间布局,大力发展中心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同时形成东北三大产业开放带,深化市场化进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国有经济运行机制,转变干部作风,使东北城市群真正振兴起来。
 
作者简介:王雅莉,女,东北财经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研究所所长(大连 116025)。

                                                                        责任编辑 q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