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纵览 > 西部开发
西部开发

报告精读 西部蓝皮书:中国西部发展报告(2018)时间: 2018-09-28信息来源:中国皮书网 2018-8-23 作者:岳利萍 任保平 郭晗 责编:qgy

    2018年8月22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西部蓝皮书:中国西部发展报告(2018)》发布会在新疆大学举行。


 

微信图片_20180823085208

 


  来自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兰州财经大学、云南财经大学、云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石河子大学、新疆财经大学、内蒙古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理工大学、陕西理工大学、陕西社科院、新疆社科院、四川社科院、西北大学、新疆大学、等的专家学者60余人参加了会议。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任保平教授、新疆大学副校长孟凡丽教授、西北大学社科处李丰庆副处长和新疆大学宏观经济预警系统研究基地主任何伦志教授进行了致辞,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岳利萍副教授进行了报告的发布。新疆财经大学副校长高志刚教授、兰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存刚教授、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毛中根教授、云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富华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原副院长魏玮教授、新疆大学创新管理中心主任孙慧教授作了主题报告。会议还举办了第二届中国西部经济社会发展高端智库论坛,与会学者就西部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近五年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呈现稳步提升的态势

  蓝皮书在对经济发展质量长期研究的基础上,基于五大发展理念构造评价和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较为全面、客观和可获得的综合指标体系,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进行评价。经济发展质量内涵五个维度包括:一是创新维度。主要通过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主体的能力以及创新绩效等方面来衡量地区创新能力。二是协调维度。主要考察衡量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区域平衡发展和城乡发展协调等方面。三是绿色维度。测度地区绿色发展和环境友好的水平。四是开放维度。考察地区开放程度,特别是度量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解决发展内外联动的能力。五是共享维度。衡量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社会保障水平以及解决贫困问题的能力,目的是度量发展成果是否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根据五大发展理念构造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五大维度,并在五大维度下选取23个基础指标来测度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

  在五个分项指数方面,五年来西部地区的创新指数和共享指数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可以说西部地区在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以及精准扶贫方面成绩卓著。在协调指数中,过去五年变化有限,在4.5~4.8的区间略有波动,整体变化不大,这再次印证了上文的分析:西部地区在协调方面,虽然在产业结构协调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区域内的经济协调性降低制约了协调指数的改善。在绿色指数方面,2012~2015年呈现明显的上升态势,2016年相比2015年略有下降,随着西部地区日益重视环境问题,西部地区过去五年环境整体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幅度十分有限。在开放方面,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向西开放使得西部地区成为受益最大的区域。从2012年开始西部地区开放指数持续上涨,2013年习近平主席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2015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发布,使得2015年西部地区成为“一带一路”政策的丰收年,青海、宁夏在该年FDI出现大幅提升,整体带动了开放指数的明显提升。但2016年相比2015年,忽然激增的态势在改变,进入正常发展状态,带来开放指数略有下降,但整体来看,西部地区在“一带一路”的东风下过去五年在对外开放方面取了不俗的成绩。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总指数:渝蒙陕三省领跑,稳定格局基本形成

  蓝皮书分析指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总指数:渝蒙陕三省领跑,稳定格局基本形成。过去五年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指数,其中重庆、内蒙古和陕西在五年内均排在前三位,说明在西部地区这三个省的经济发展质量处于领跑态势。相对应地,甘肃、贵州、西藏和青海在西部地区内部发展质量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位于中游的省份分别为四川、宁夏、云南、新疆、广西。过去五年个别省份之间略有升降,但西部地区在发展质量方面的格局已经形成,三层次梯队式特征明显。

  创新指数:直辖市重庆处于绝对领跑地位,西北地区陕西实力较强,宁夏在创新发展方面成绩突出。近五年重庆以绝对优势在创新指数排序中排在第1位。重庆通过建设西部创新中心,在创新驱动“三大支撑”——技术、资本和创新生态上做文章,从而在创新层面领跑整个西部地区。西北地区陕西省排在首位,整个西部地区第2位,该省依托省内不同层级的高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创新创业生态的形成,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使得高新区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领跑西北地区的创新发展。另外西北地区宁夏在创新方面也可圈可点,特别是以创新做优特色产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协调指数:新疆和宁夏在解决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中成绩卓著,川陕在协调发展中问题重重。西部地区在协调发展方面,新疆和宁夏在过去五年排在前两位,其中特别是新疆近两年在产业高级化程度方面位于西部地区的前列,宁夏则在产业协调层面的三个指标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产业就业偏离度都表现较好,说明新疆和宁夏在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上近些年卓有成效。相对来说,陕西和四川这两个西部地区发达的省份,在协调发展方面处于末位,最关键在于这两省份在自己省份内部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十分严重,两省省会城市成都和西安一家独大,对区域内的辐射带动作用有限,省内城市之间、不同区域之间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格局还没形成。

  绿色指数:西部相对发达的省份川渝陕在环境方面均有短板,内蒙古在践行绿色方面成绩卓著。内蒙古和西藏在绿色指数方面近五年排在前列,特别是内蒙古在过去的五年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狠抓生态工程落实,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蓝天永驻的美好自治区,取得了较好成绩。相对应的西部较发达的地区重庆、四川和陕西绿色发展都不甚理想,重庆在整个西部地区处于中游位置,而四川和陕西五年基本排在西部地区的倒数位置,生态环境问题在这些省份短板特质明显。

  开放指数:川渝稳居西部地区最前列,西北地区个别省份开放发展依然滞后。在开放发展方面,重庆和四川在过去五年基本位于整个西部地区的前两位,川渝两省市在依托“一带一路”倡议,稳步推进企业、产业、市场、人才“四个国际化”,大力发展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同时在探索深化内陆开放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川渝经验”,领跑整个西部地区的开放。相比起来,西北地区的甘肃、宁夏和青海在开放发展方面位于整个西部地区的后位,仍存在着开放型经济发展起步晚、起点低等共同特征,在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等方面相对比较落后,未来这些省份如何利用“一带一路”机遇,发展开放型经济仍是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共享指数:蒙渝川位列前三态势稳定,落后省份在共享发展方面仍有空间。过去五年内蒙古、重庆和四川在共享发展中分别列西部地区的前三位,三省区领跑西部的格局已经形成。相对比较贫困的省份,甘肃、贵州和西藏在共享发展方面的弱势地位比较清晰,特别是这些地区贫困人口占比较大以及相关设施建设较为落后,都使得这些省区在共享发展方面问题重重,所以这些省份探索如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仍有广阔的空间。


  新时代西部地区将进一步谋求高质量发展

  蓝皮书对过去五年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的态势、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短板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基于五大发展理念测度并研判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针对上述分析结果以及发现的问题,下一步宜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推动西部地区谋求高质量、实现更高水平的持续发展。

  第一,西部地区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挥后发优势以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一是西部地区应把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产业创新、科技创新、开放创新、人才强区、营造创新生态等方面实现突破发展。聚焦产业创新,加速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培育新兴产业、提档发展现代服务业等举措,大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培育科技型企业、支持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增强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围绕打造生机勃勃的创新生态,强化东西部合作机制、构建多层次“双创”载体。二是西部地区应发挥后发优势,在推进技术创新方面谋求发展新思路。以市场为导向,在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的同时,借鉴和发挥“贵州经验”,加快建设具有后发优势的创新型省份和区域。特别是构建和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崇尚创新、支持创新的环境以及加大顶层设计,在落后地区不断提升技术能力,实现创新驱动、技术革新的“弯道超车”。三是西部地区在创新发展中要错位发展,有序分工。特别是西部地区的三大中心城市,重庆定位为西部创新中心、成都定位为西部地区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西安定位为“一带一路”创新之都,三大中心城市及城市群应合理分工,错位发展,发挥比较优势,切莫无序竞争,内部恶性竞争。

  第二,西部地区要重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促进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等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要培育西部地区产业集群,以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带动区域协调发展。西部地区地域广阔,各地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有较大差异,应因地制宜着力打造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集群。在不同的区域错落发展,有序分工,并通过龙头城市的扩散效应和关联效应带动周边区域的共同发展,从而解决区域内各地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第二个层次要坚持“双轮”推进,扭转西部地区严重的城乡分割。西部地区在发展中不仅要依托中心城市及重点区域,同时要注重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城乡“双轮”推进。在农业基础较好区域,培育优势农业,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拉长农业产业链,形成特色农业产业。在困难偏远地区,加大投入,政府在“输血”的同时因地制宜的探索“造血”的机制和方式,形成此类地区自主的发展模式。总之多策并举,反哺农业,关爱农村,重塑农村,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第三层次西部地区在发展中要重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矛盾。西部地区在发展中不宜操之过急,应循序渐进,重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而不是偏废一方,让社会“短板”成为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注重经济发展的提质增效、行稳致远。

  第三,西部地区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和谐发展。众所周知,西部地区是我国资源富集区,同时也是生态环境脆弱区。西部地区在发展中突出的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日益突出,未来要坚定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一是要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并重,转变长期以来过度依赖资源开发和高耗能、高污染的工业化模式,治理由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结构性张力导致的突出的环境问题。二是要实现产业升级与环境保护的相得益彰。西部地区的绿色发展主要通过地方政府引导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生态工业和新型产业建设,来推动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在满足国家环境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要求的同时,也保障了地方财政收入,制造了“绿色GDP”。三是要加强生态环境制度建设,建立长效发展机制。要改革和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用制度的笼子来约束和规范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同时建立健全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的长效机制,需要探索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现实需求的制度途径,进而带来环境和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逐步形成西部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局面。

  第四,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机遇,提升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水平,以全面开放获得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同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沿边开发开放的结合,带动形成全方位开放、东中西部联动发展的局面。西部地区正由开放的末梢变为开放的前沿,在此:一是西部地区加大开放力度,首要问题要抓住开放前沿的机遇。“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打通我国边境通道,西部地区要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特别是运用打通的国际物流大通道,降低自身物流成本,发挥地缘优势,密切与向西的国家以及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联系,进而实现双向互动。二是以产能合作为重点,把西部地区特色转化为经济优势,形成西部地区开放新格局。西部地区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能合作。加强能源资源深加工技术、装备与工程服务合作,形成能源资源合作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以自由贸易为起点,连接陕西、新疆、青海、宁夏,促进大西北跨区域经济协作,强化大西北地区与中亚五国的合作与交流,逐步扩大与中亚各国多方面的经贸合作领域,奠定中国-中亚自由贸易区的重要基础。三是鼓励西部企业壮大实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投资。特别是鼓励西部企业与沿线国家主要交通节点城市和港口开展合作,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各类产业园区,促进西部地区企业集群、行业集群、产业集群等的良好发展格局,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获得新的动力。

  第五,西部地区应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的成果。《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强调西部开发要突出持续推进民生改善。一是把精准扶贫和贫困地区开发结合起来,提高脱贫攻坚成效。西部地区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继续采取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社保兜底等方式来推进民生改善。支持教育、医疗等资源向西部地区、民族地区倾斜,继续提高重点高校西部招生比例,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二是西部地区要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西部地区互联互通的程度。西部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应借着“一带一路”的东风,统筹推进铁路、公路、航空、油气管道、城市轨道交通等多元化运输手段。特别是实施规划确定的“五横四纵四出境”综合运输大通道建设,加快打通“断头路”,提升乡村公路水平,着力破解道路瓶颈,增加西部开发的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同时让更多的人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提升西部地区人民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