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纵览 > 东北振兴
东北振兴

长春新区:拓展东北振兴新空间时间: 2016-12-19信息来源: 作者:ws 责编:


 
    主持人 范思立 王有军
 
    作为全国18个国家级新区之一,长春新区的设立,体现了国家加大支持东北发展的力度,也与长春新区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坚实、创新氛围浓厚、开放条件优越、承载能力较强等因素密切相关。国务院对长春新区发展寄予厚望,要求把长春新区建设成为创新经济发展示范区、新一轮东北振兴的重要引擎,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重要平台和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为促进吉林省经济发展和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中国经济时报约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重点就长春新区在振兴东北战略当中的担当与使命展开讨论,他们或长期关注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或对长春新区建设进程感同身受,希望这些建议能对长春新区建设实践有所裨益。
 
    嘉宾
 
    钱平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刘云中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宋冬林 吉林省政府决策专家咨询组成员、吉林财经大学校长
 
    李俊江 教育部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集聚优势资源,加快国家级新区的发展是东北振兴的关键
 
    中国经济时报:目前东北经济形势整体处于困境当中,能否简要地分析东北经济出现当前情势的症结何在?
 
    刘云中:由于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利趋势具有很强的持续性或者说顽固性,这就需要强大的内外部力量的共同作用,消除负面因素的冲击,阻断区域经济增长的螺旋式下降,其中最关键的是恢复人的活力,积累区域人力资本。
 
    造成当前东北地区发展困境的因素很多,例如东北地区距离国内中心市场比较远、朝鲜半岛乃至远东地区的地缘政治形势不稳定、资源枯竭以及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等,要克服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不是东北独自可以完成的,需要中央政府和其他地区的支持,需要外部力量从政策、资金、产业联系和人力资本(包括地方政府和企业的领导)等多方面给予帮助。
 
    中国经济时报:如何促进东北地区的转型发展?
 
    刘云中:集聚优势资源,加快中心城市和国家级新区的发展。东北地区的发展任务重,要解决的问题多,冀望全面开花并不现实,必须把优势资源集中使用,寻求在关键地区、行业和环节取得突破。中心城市和国家级新区在集聚要素、发挥规模效益和对外开放等方面具有优势,是地区发展的重要引擎。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建设的历史比较久,但集聚程度还需要提高,基础设施需要更新完善的空间大。今后需要进一步增强辽中南城市群、辽宁沿海城市、长吉图、哈大齐—牡绥等中心城市的集聚能力,完善户籍、社会保障等管理制度,促进劳动力向中心城市集中。
 
    国家级新区如长春新区等是东北地区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增强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要从体制创新入手,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借助国家在吉林长春、黑龙江哈大齐工业走廊培育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机会,发挥其位于哈大经济走廊和中俄蒙经济走廊交会点的区位优势,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使之成为新一轮东北振兴的重要引擎。
 
    加大国内区域间的合作,尤其是东南沿海省份与东北地区干部的交流。这次《若干重要举措的意见》提出要组织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与江苏、浙江、广东三省,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四市与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四市建立对口合作机制,同时还提出依托国家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组织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专题培训。这些都是非常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重要举措,需要精心实施。
 
    借鉴自由贸易区的经验,通过体制改革,加快服务业的开放,鼓励日资、韩资等在国家新区里的教育、文化、医疗、金融等服务业领域的投资,提升东北地区的服务业发展水平,促进东北地区的转型发展。
 
    长春新区“新一轮东北振兴重要引擎”
 
    中国经济时报:国家批复长春新区为国家级新区,其意义不仅仅在于促进吉林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也是带动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要引擎,请问长春新区在新一轮东北振兴中扮演何种角色?
 
    李俊江:长春新区的发展应该在结合长吉图区域经济发展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上要发挥更大的作用。从吉林省经济结构、区位的优势来看,长春市是吉林省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如果长春发展起来,就会带动吉林、延边、松原、四平等相关区域的发展。长春新区的发展要紧密地配合长吉图发展战略,要尽快地融入到“一带一路”建设当中,使得长春新区成为未来带动长春乃至吉林省经济发展的支撑点。
 
    宋冬林:长春新区在东北振兴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应从四个方面把握。
 
    一是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先试的试验区。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商事制度改革等,核心是要解决贸易的便利性。一些改革的内容在新区里先行先试,让它成为试验区。
 
    二是新经济的孵化区。新经济,一个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另外一个是传统产业当中生产变革带来的一种新的经济成分。这两方面要在新区里孵化、复制和推广。
 
    三是创新创业的核心区。因为新区有更加灵活的制度安排,有更加便捷的服务方式,这样可以极大地促进双创的发展。
 
    四是新兴产业要素的集聚区。有一些新兴产业要素,通过新区进一步整合,特别是大数据相关的智能制造放到新区里,让它形成一种标志性东西,然后让它展示出来,便于推广。
 
    中国经济时报:国家给长春新区的定位之一是“新一轮东北振兴重要引擎”,长春新区如何发挥这一“引擎”作用?
 
    李俊江:东北经济滞后,除了大家都关注的问题,比如体制机制僵化、国有企业比重过高、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不足等,另外一个就是创新能力、创新意识不强。所以,未来吉林省在国家振兴东北政策支持下,要尽快摆脱困境,就是如何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这方面吉林省是有潜力的,特别是长春市,只是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为什么呢?因为从长春市来看,它的高校、科研院所的数量;每百人当中,科技人员所占的比例;在青年人口总数当中,大学生所占的比例在全国排在前十位,甚至更靠前。
 
    长春新区作为创新创业的试验区,应充分发挥长春的科研资源优势,把科技潜在的优势发挥出来,特别是政、产、学、研如何密切合作、相互支撑、相互融合、资源共享,充分发挥长春市科技人员、大学生、知识分子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外,应打破政、产、学、研长期脱节状态,让一些科研成果和专利及时形成产业化,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从这方面来看,长春新区对于推动吉林省创新驱动大有可为。
 
    钱平凡:长春新区发展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诸多方面,需要精心规划,但其重点与难点在于产业发展。虽然产业与区域需要互动发展,但产业发展是区域发展的引擎,为区域发展提供“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不过,产业发展不易,尤其东北老工业基地如何发展适宜产业更是难题,长春新区应在产业发展方面作出积极探索。
 
    区域产业发展模式多样,核心模式是区域与产业紧密结合,通过本地区不可移动生产要素吸引全球可移动生产要素,发展富有本地区特色的产业,毕竟在全球一体化时代,特色才是竞争力。
 
    长春新区特色生产要素不少,应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着力构建富有长春新区特色的产业新体系,从而为长春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根本的保证。
 
    宋冬林:除吉林省长春之外,包括辽宁和黑龙江都有新区设立,这三个新区都各有特点,三个新区之间在整个东北大布局下有各自的分工和协作。长春新区在整个东北振兴当中处在一个重要节点城市和节点地区。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认为要把长春新区的建设与整个东北振兴结合起来,不仅包括产业分工,还要围绕长春市原有的支柱产业,包括汽车、轨道客车、农产品加工等等。从产业的角度来讲,尽管东北三省之间有一些产业雷同,但在轨道客车、农产品加工方面,长春有自身的特点,特别是工业4.0在制造智能化和大数据方面能够作出长春的特色。
 
    构建长春新区特色产业新体系需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中国经济时报:请问如何构建长春新区的特色产业新体系?
 
    钱平凡:构建长春新区特色产业新体系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应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五大发展理念对区域产业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只是不同区域在发展不同产业时,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侧重点并不相同,不能泛泛而论。就长春新区构建特色产业新体系而言,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重点与难点在于如何创新、协调发展产业。
 
    创新驱动发展,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与核心。创新可以造新产业,但传统产业基地更需要创新发展。长春作为中国汽车工业摇篮,曾长期在中国汽车产业版图独领风骚。目前世界汽车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动,世界汽车生产与消费重点转向中国,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与消费国;世界汽车智能化发展趋势明显,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世界汽车潮流引领者由底特律转向硅谷;因平台与分享经济迅猛发展,汽车生产商介入汽车租赁服务,实现生产商与服务商并举,等等。汽车产业是世界第一大产业,产业价值链长,对本地经济发展带动性强,而智能汽车产业智能技术含量高、产业附加值高,发展汽车业是众多地区产业发展的梦想。长春汽车产业基础雄厚,问题在于创新不足,因此,通过创新振兴长春汽车产业,不仅是长春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不二选择,也是长春新区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之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核心要务。
 
    长春新区特色新产业体系涉及多个产业,应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之协调发展,既要协调好三次产业结构,也要协调好不同产业尤其是相关产业的发展,还要协调好邻近区域相同产业发展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更要协调好既有产业的创新发展与新产业的增量发展。长春新区可以集中精力发展几个特色鲜明的产业,不要求多求全,而要致力于“特、强、大”产业发展,当前可以紧紧围绕汽车产业协调好相关产业发展。
 
    需要说明的是,五大发展理念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长春新区构建特色产业新体系时,侧重创新与协调的产业发展,并不意味着淡化绿色、开放与共享的产业发展理念,需要有机地结合。
 
    构建长春新区特色产业新体系应注重产业选择与培育
 
    中国经济时报:请问构建长春新区特色产业新体系应该从何处破题?
 
    钱平凡:构建产业新体系,首先要确定发展哪些产业和不发展哪些产业,要明晰产业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如何发展这些产业。确定一个地区能够发展哪些产业不易,但明确不发展哪些产业还是不难的。另外,地区产业具有相关性容易获得发展,产业不相关也没问题,但产业之间不能有冲突。这些都是区域产业体系规划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根据长春新区产业规划: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三大主导产业,最终形成“5+6+2”开放创新型产业体系。其中,“5”是指一个优势产业(汽车产业)和四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光电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6”是指形成科技金融、信息服务、文化创意、商贸物流、健康养老、旅游会展六大现代服务业;“2”是指以精优食品与都市农业为特色的现代农业。
 
    这个产业新体系有其合理性,也具有一定的长春特色。作为老工业基地,长春新区应该顺应第三次工业革命和《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紧紧围绕着传统制造业智能化的升级方向,大力发展关键零部件、智能控制系统以及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三大智能制造关键领域,打造中国智能装备制造中心。另外,鉴于联合国项目事务署与长春新区签订了共同建设的亚太农业和食品安全产业国际示范区项目,而吉林又是农业大省,通过该项目而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农业,既是可行的,也可引领吉林农业现代化与转型升级,还能体现长春新区的现代农业发展特色。至于现代服务业发展,长春新区应兼顾其他新区同类产业发展,不能构建小而全体系。
 
    需要说明的是,长春新区产业规划应为愿景与指南,而非施工图,不仅需要动态调整,还要保持开放态度,多尝试,强化市场的选择权,对那些前景良好但起步较低的产业要多加扶持,精心培育。
 
    构建长春新区特色产业新体系应实施集群化产业发展模式
 
    中国经济时报:构建长春新区特色产业新体系,您认为除了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外,还需要积极探索哪些产业组织模式?
 
    钱平凡:构建长春新区特色产业新体系,除了明确产业发展方向,还要积极探索与实施有效的产业发展模式。
 
    针对长春新区以汽车产业为核心的现代制造业发展来说,实施集群化产业发展模式是必然的选择。集群化发展意指某产业及相关产业链上众多企业集聚于某地共同发展的模式,该模式能够有效助推诸多产业发展,尤其适合产业链较长、产业规模较大的制造业,而汽车产业自诞生至现在实施集群化发展模式,美国的底特律、德国的斯图加特、日本的丰田城都是国际著名汽车产业集群,上海、广州日益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产业集群。长春是我国第一个汽车产业集群,但集聚效应未能持续。因此,长春新区实施集群化模式发展汽车产业,不是新建汽车产业集群,而是致力于汽车产业集群升级。
 
    产业集群升级是指集群向更高层次、更高阶段发展,途径很多,如全球价值链升级和集群竞争力升级等,而美国政府在2012年公布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中采用的厚植产业共享模式也是重要的集群升级模式。产业共享是产业集群内分散在不同法人与自然人中的能力、知识与资源等要素,通过利益相关者的某些行动与规则,形成具有某种联系的整体,构成公有、共用的体系,产生强烈的溢出效应,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强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完善产业集群的基础设施、打响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等,塑造产业集群的可持续竞争优势。长春新区可考虑采用这种创新模式促进汽车产业集群持续升级,并带动其他产业集群发展。
 
    产业集群多依托园区发展,被称为产业园区。长春新区在实施集群化产业发展模式时,要精心规划产业园区,并探索出有效的产业园区建设与运营模式。产业园区建设与运营可由地方政府承担,但越来越多的产业运营集团介入产业园区建设与运营,形成多方合作、共同建设与运营产业园区的新模式,长春新区可积极探索依托外部资源共建园区的模式,可以借鉴中新苏州工业园成功模式,与合适的外地乃至外国政府,在长春新区共建产业园区,快速构建长春新区产业新体系。
 
    构建长春新区特色产业新体系应依托哈大产业走廊
 
    钱平凡:世界处在基于智能化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之中,其突出特点是互联互通,不仅物物通的物联网日显重要,人人联的社交媒体如微信更是异军突起、无处不在。在这个时代,区域产业孤立的发展理念日趋落伍,而对接式区域产业合作发展模式更为盛行。中国政府大力推行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这种区域产业合作发展模式的集中体现。
 
    区域产业合作发展的连接方式多样,多以便利快捷的公路、铁路交通连接为主,而两个或以上相邻城市依托优质交通设施对接相关产业发展,构成高效的工业或产业走廊式发展模式,不仅是人类社会工业化早期的重要模式,现在也是国内外多城市产业联动发展的有效模式,享誉世界的硅谷就是旧金山至圣何西之间十几个中小城镇互动发展的产业走廊,上海至南京的沪宁工业走廊是经济强省江苏的工业脊梁,深圳经广州至珠海的广深珠工业走廊更是广东作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的核心支撑。长春新区在构建产业新体系时,不仅需要借鉴工业走廊式发展模式,而且具有良好的工业走廊发展条件。长春位于哈大(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中间,这四地之间不仅交通便利,彼此相近,而且拥有共同的产业基础,还同为副省级城市,哈大之间具有建设工业走廊的优越条件。建设哈大工业走廊,铸造东北地区工业脊梁,不仅是东北地区省市政府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振兴东北地区经济的可行模式。长春新区地处哈大工业走廊的中心位置,不仅要依托哈大工业走廊发展产业,而且还要推动该工业走廊发展。
 
    长春新区在依托哈大工业走廊构建特色产业新体系时,要处理好长吉图产业走廊发展的关系,毕竟,带动图们江区域合作发展也是国务院赋予长春新区的重大使命。依托哈大工业走廊是长春新区对外开放与协调发展的重要表现,构建长吉图产业走廊是省内开放与协调发展模式探索,前者是干流建设、难度大、带动力强,后者是支流建设、带动力弱但难度也大,因此,长春新区应集中力量,依托哈大工业走廊先行建设相关园区,构建外部通路,以干流发展带动支流发展,这是长春新区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而构建特色产业新体系的重要举措。
 
    构建长春新区特色产业新体系应营造健康的产业生态系统
 
    中国经济时报:长春新区发展脱离不了东北的区位经济,也离不开特色产业新体系的打造,请问长春新区的发展还需要注意哪些环节的建设?
 
    钱平凡:全球一体化加剧,互联互通世界的凸显,产业转移越来越容易、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快,产业的区域附着性也就日益重要。产业附着因素很多如产业共享,而健康的产业生态系统不仅能够把相关产业强力吸附在本地,还能够促进落户本地产业的健康发展。产业生态系统式发展越来越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模式,硅谷由农业谷跃为世界ICT产业创新与发展中心,得益于其塑造出健康的产业生态系统。
 
    产业生态系统是区域产业利益相关者和相关环境因素构成的整体,其中,产业主体具有可移动性,而区域相关环境因素不具有可移动性,两者具有互动关系。如果把产业主体比为动物,区域相关环境因素则类似自然生态,后者的改善能够吸引前者到来,近几年吉林省频现珍稀东北虎和东北豹踪迹,源于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与提升。长春新区在构建特色产业新体系时,应着力营造健康的特色产业生态系统,通过产业生态系统吸引产业落户并生根。产业生态系统构成多样,政治生态和诚信体系及产业发展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甚至直接决定产业发展的命运。长春新区在发展特色产业时,要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通过清明的政治生态、辅以良好的诚信体系和产业文化,营造健康的产业生态系统,从而构建出极具竞争力的长春特色产业新体系,实现长春新区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   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