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特写 > 粤港澳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

突破壁垒 把大湾区建设为创新高地时间: 2020-07-12信息来源:粤港澳大湾区门户网 南方网 2020-07-08 作者:陈文玲 责编:qgy

“当前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必须要有创新的高地、人才的高地、知识的高地、制度供给的高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高地,粤港澳大湾区就肩负着这样的历史使命。”近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信息资讯中心的专家,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原司长、研究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在线出席了广东省大湾区办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共同主办的粤港澳大湾区信息资讯中心揭牌仪式,并接受了南方网记者的专访。








要把大湾区打造成为创新高地

陈文玲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具有雄厚的存量资源,这是巨大的比较优势,也决定了大湾区可以继续走在创新性国家前列,成为高质量发展高地的探索者和引领者。


“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市场化程度、开放度、现代商务环境以及创新能力都排在国内前列,无论经济总量、贸易总量,还是投资总量、制造业总量等诸多方面均名列前茅。”陈文玲表示,“香港是自由贸易港,现代商务环境、税收制度、人才制度等各方面都具有独特优势。改革开放之前,香港是中国通向国际社会的唯一通道,改革开放进程中,香港依然是东西方的超级联系人,是国内外市场的超级联系人。同时,澳门具有现代营商环境的优势,是内地与葡语系国家联系的大通道。”


陈文玲认为,三地存量资源叠加,可以形成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优势,只要突破行政壁垒和规则堵点,变存量为增量,就能形成坚实的创新优势。




要推动大湾区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粤港澳三地存在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套货币、三种法律制度。陈文玲认为,只要粤港澳三地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会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三地的比较优势变成一个集成优势,形成正向推动的能量,而不是制约的因素。


她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过程既是制度对接的过程,也是规则对接的过程,三地可以互相借鉴、互相学习。内地应对接香港、澳门更为国际化的市场制度和规则,但有些内地走在前面的,如数字经济、网络、移动支付等方面,香港澳门可以借鉴、对标内地。三地在协同发展的过程中,也可以共同对标、学习或者创造国际最高标准、规则。


“除此之外,三地还需要面向未来,创造新的标准和规则,如未来的互联网空间,数字经济条件下的数字贸易等,这些新兴产业和业态的规则对接标准,可以由粤港澳三地根据当前的新形势共同制定。”陈文玲强调。




要发挥好大湾区信息资讯中心的作用

陈文玲表示,规则、标准的对接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新秩序、新规则的建立,其实就是把存量资源变成增量资源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大量战略性、前瞻性、储备性的研究,需要更快的、更多的、更准确的资讯,也需要借鉴国际的经验、国内的经验。


因此,陈文玲认为,在这样一种形势下,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的信息资讯中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信息资讯中心由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南方报业集团联合成立,既有政府政策指引的权威性,又有南方报业集团的媒体宣传优势。这两者有效有机结合将对推动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