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纵览 > 地区发展
区域经济

苏荣求解江西“哥德巴赫猜想”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熊学慧 ;王永强 作者:admin 责编:


        

江西篇

    探路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

   “在北京,茶杯一个星期不刷就会结一层厚厚的茶垢,在江西一个月不刷都没什么茶垢;同样的东北大米,在江西做的饭就特别香软;如果在江西住上一段时间,皮肤会变得更好、人更美。”

    在3月5日江西代表团的开放日上,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省委书记苏荣如是给江西做起了“广告”。他随即话峰一转,“如果能将江西作为美丽中国的试验省、试验区,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成效,因为江西具备这样的条件。”

    苏荣说,江西正在通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努力探索并实践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但这条路不好走。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省长鹿心社补充说,因为要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对经济肯定会产生一定影响,这就需要国家关注和支持。

    实际上,“生态”正是苏荣主政江西5年半以来最重要的“抓手”。5年半来,苏荣在江西这个欠发达省份、生态大省,求解一道新的“哥德巴赫猜想”世纪难题——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而这亦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现实要求。

    赶考:“美国中国”试验的现实难题

    对于苏荣来说,求解“经济与生态的融合发展”这一历史性“考题”的过程还极为艰苦。

    至2013年3月,苏荣主政江西已有近5年半时间。5年多来,经过两轮“思想大开放、经济大发展”变革后,江西经济总量实现了由5000亿元向13000亿元迈进的“惊人一跃”。

    数据显示,2012年江西GDP近1.3万亿元,是2007年5460亿元的2.3倍;财政总收入超过2000亿元,是2007年664亿元的3倍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4万亿元,是2007年3300亿元的3倍多。仅2012年一季度的地方税收收入就达242亿元,比2007全年的总量还多26.6亿元。

    实际上,5年多来,以苏荣为主要领导的江西决策层正是抓住了“生态”这一立足点,以鄱阳湖为平台,大力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这一国家战略,不断地探索与实践“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才有了今天的“惊人一跃”。

    “生态”也是苏荣在2007年11月到任时对江西的最初认知:江西有良好生态基础,江西的森林覆盖率由百分之三十几提高到63.1%,与福建并列全国第一。

    而如何打好“生态”这张牌是苏荣等人考虑的首要问题,而考虑的结果是,“把经济装进生态的篮子”。一个现实的问题是,江西“生态”总量与福建相当,但“经济”总量却仅有福建的二分之一。

    在经过到任后三四个月的基层密集调研后,苏荣得出的一个结论是:江西经济不过热。在当时全国“两防两控”的大背景下,苏荣以非一般的政治勇气提出“江西要坚持大投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的战略思路。

     2008年年初,江西以温家宝总理在江河考察时提出的“永远保持鄱阳湖的一湖清水”为出发点,作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战略决策,提出“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战略目标。

    在苏荣的主导下,经过多方努力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最终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第一个国家战略。而这一战略的实施,亦为江西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国务院要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要以促进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为主线,加快发展步伐,把鄱阳湖地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

    苏荣说,“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之路走得并不容易,江西是在破解新的“哥德巴赫猜想”世纪难题。

    江西民众对他的做法也有诸多争议。比如,基于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一大四小”工程就引来“砍大种小、水田栽树”等评价。不过,苏荣似乎不为所动,这是因为他对江西的“生态”有不同的认识。

    而“一大四小”工程实施3年“造了过去10年的林”,造林面积达1352万亩,使森林覆盖率由60%一举提高到63.1%,令江西生态环境质量处于全国领先地位,进一步强化了江西的“生态”优势地位,也为今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事实证明,插上了“生态”的翅膀后,江西经济5年多来有了质的飞跃。《中国经营报》记者曾不止一次听他在大小会议上提出一个问题:江西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就是生态,江西要打好“生态”这张牌。

    用苏荣自己的话讲,“回顾5年来以及进入新世纪10年来全省发展的历程,我们的一切探索和实践归结为一点,即不僵化,不浮躁,不摇摆,不折腾,坚韧不拔,开拓进取,走出一条符合江西实际的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路子,实实在在为4400万江西人民谋福祉。”

    “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之路走得并不容易,江西是在破解新的“哥德巴赫猜想”世纪难题。

    探路:协调发展的世纪难题

    事实上,“加快发展”也正是苏荣、鹿心社等江西主政者目前应对的重大“考题”。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鹿心社说,江西是革命老区,不加快发展经济对不住革命先烈;江西也是生态大省,不保护生态环境又对不住子孙后代。江西将通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探索既有利于生态保护又促进经济发展的路子。

    在今年1月份召开的江西两会上,鹿心社提出了江西未来5年发展的宏伟目标:力争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17年生产总值超过2.5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力争达9000美元,实现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目标。

    据了解,为尽快实现这一目标,江西已提出“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区域发展战略,即以“打造南昌核心增长极”为龙头,赣南、赣北协同发展,推进赣南中央苏区振兴,实现江西绿色崛起。

    不过,有学者则提醒说,在一系战略推进的过程中,江西也出现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层次较低等诸多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有矛盾冲突的问题。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入攻坚阶段的背景下,江西发展的难度将继续加大。

    以能源发展为例,进入“十二五”以来,由于江西近几年来产业结构偏向于重型,特别是光伏产业、铜加工业的发展,使江西电力供给形势出现了逆转。现在,高峰期的时候江西电力缺口已经达到280万千瓦。

    而当前的问题是,在节能减排压力下,发展火电项目较为困难,而江西极力推动的彭泽核电、万安核电等新能源项目又因国家核电政策影响,未能如期推进。苏荣为此颇感忧虑,称“未来江西面临的最大瓶颈是电力供应不足”。

    能源问题对苏荣来说只是一个“难题”,而更难的“考题”是“生态”问题,尤其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

    记者在江西一些地区采访时亦发现,江西在工业化进程中出现了河流污染、周边村民被迫整体搬迁等重金属污染现象,这样的现象在江西鹰潭、上饶、新余等地均存在;在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盲目圈地、土地资源严重浪费、空城等问题。

    在3月5日江西代表团开放日上,苏荣也坦承,江西的重金属污染严重,个别村失去了生存条件,整体搬迁。比如,鹰潭三个村花了三亿一千多万元,治理成本高昂。而重金属污染土地的治理不是一两年内能完成的,有专家认为至少要经过40年,重金属才会被吸附。

    对江西来说,“生态治理”只是其中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对于苏荣来说,求解“经济与生态的融合发展”这一历史性“考题”的过程还极为艰苦。

    苏荣说,江西省是一个欠发达省份,发展不足仍然是我们面临的最主要矛盾,对江西省而言,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千方百计加快发展,奋力迈出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更大步伐”。

    苏荣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省委书记

    驱动:以生态之名推动经济发展

    江西一方面生态环境好,发展势头喜人;另一方面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欠发达地位尚未改变。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院长、首席研究员汪玉奇评价说,苏荣的上述“四不”是他主政江西5年多来的总基调,除了能体现他“一任接着一任干”有胸怀和勇气外,也为江西经济跨越发展探出了新路。

    12年前,江西的经济发展还处于“农耕时代”,战略重心也在农业。但由于现代经济发展的规律是工业化、城市化,江西一直以来实施的“偏离工业化、城市化、主张用农业带动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贻误了发展良机。

    “江西人民是在非常焦虑的状态中进入新世纪的。”汪玉奇在一次宣讲活动中说,2000年江西经济总量只有安徽的66%、湖南的54%、福建的51%、浙江的33%,号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江西落后了。

    2000年,江西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只有35%,比全国低20个百分点。面对这一困境,2001年3月到任的孟建柱首先从“解放思想”着手,在江西实施“大开放”战略。

    到2007年苏荣接任之前,江西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已达到51%,江西已经由一个农业为主导的省份转为以工业为主导的省份。江西也成为全国罕见、中部六省中唯一一个经济连续以10%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的省份。

    然而,就在江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

    到2007年,江西省已进入“工业化中级阶段”,这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也是资源能源压力不断加大、生态环境质量容易恶化的关键时期。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江西的生态环境面临极大压力。江西省水环境监测部门的监测结果显示,2002年鄱阳湖水质Ⅲ类水以上的比例占99.7%,而2006年下降到82.1%,且呈逐年下降趋势。

    如何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做到发展与保护的“双赢”?苏荣在2007年11月从孟建柱中接过权力之棒时,也接过了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难题。

    苏荣认为,江西一方面生态环境好,发展势头喜人;另一方面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欠发达地位尚未改变。

    苏荣如此判断的依据是:2000年,江西人口数量占全国的比重是3.3%,GDP总量占全国的比重是2.3%,财政收入占全国的比重是1.3%。7年过去,即到2007年,三个指标依然是3.3%、2.3%、1.3%,位次没有发生变化,江西作为欠发达省份的地位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基于这一认识,2008年年初,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大战略决策,并对其本质内涵有了深刻认识: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目标是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

    此后,借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在2009年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契机,江西开始了新一轮的产业重新布局,一批事关今后发展命脉的交通、能源等项目也随之推进。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施的405个项目中,有一大批投资总额达数百亿、上千亿元的重大项目。比如龙头项目“两核一控”,即预期投资上千亿元的彭泽核电站、投资达900亿元的万安核电站和投资过百亿元的鄱阳湖生态水利枢纽等,总投资达两万亿元。

    在大项目、大投入及“三年强攻工业”的一系列战略推动下,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双轮驱动”下,到2012年,江西经济实现“惊人一跃”,生产总值近1.3万亿元,“GDP含金量”居中部六省第一位。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所长麻智辉认为,正是因为江西省委、省政府基于对省情清楚的认识而及早采取抓大项目和大投入的举措,江西GDP在这5年时间才能一直以两位数的态势增长。

    麻智辉说,江西还要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加快可持续发展步伐。这是因为,与周边湖南、安徽等兄弟省份相比,江西还有较大的差距。

    “‘美丽中国’是个伟大的目标,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奋斗才能实现的目标,如果能把江西作为‘美丽中国’试点省,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效果,江西具备作为试点的条件。”

    两会语录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江西龙头产业。去年一刀切的问题比较严重。我们感觉比较吃亏。江西光伏产业在全国排名也是比较靠前,个别企业债务扩大导致银行收紧整个行业贷款。有的企业没有亏损,市场订单不少。请周行长区别对待,给予一定支持。”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省长鹿心社向央行行长周小川谈及去年饱受欧美“双反”困扰的光伏业发展时表示

  

    “很担忧东部沿海地区把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转移到江西。有些官员为了GDP的增长不顾及环境保护,但也有很多地方官员很重视。不能一边重视减轻污染,一边有些工业园为发展经济引进一些带污染的企业。”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泰豪集团董事长  黄代放

                                主政江西的“两面派”

 

  两会侧记

    在唯GDP规模及增幅为主要考核目标的当下,既要加快经济发展,还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至少短期内还是江西省最头痛的“不可承受之重”。

    数据显示,2012年,江西省GDP1.3万亿元,同比增速11%;而其邻居安徽省,2012年GDP已达1.7万亿元,同比增速12%。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3月5日下午江西团开放日上,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省委书记苏荣面对到访的150多名记者颇显“兴奋”,他几次加大音量说,江西希望成为“美丽中国”试点省之一。

    苏荣表示,近年来,江西已得到国家多项政策支持,中央甚至“让铁路绕弯进老区”,但同时,由于历史、地理原因,仍需国家加大对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全省和全国不少一个档次,江西人均收入只有全国平均的四分之三多。”

    苏荣因此将自己主政江西称为“两面派”:回地方,要讲“北京话”,和中央保持一致;到中央,要讲“地方话”,如实地反映困难和问题,求得党中央政府的重视,求得国家部委的解决,“总是不说,问题怎么解决?”

    但即便如此,江西作为全国重点矿产资源开发省份之一,仍存在着开采技术不过关、重金属污染等问题,因此江西省不得不一边求发展一边还要拿出大笔资金“治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问题,在经济欠发达的江西反而更加凸显,成为江西决策者急需破解的“哥德巴赫猜想”。

    “江西的发展方式是我们多年来一直在探索的问题,目前江西已经初步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路子。”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省长鹿心社认为,这条路子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是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实施重大生态环境工程。所有的项目和建设,都不能破坏生态环境,不管这个项目能带来多大经济效益。通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先导区的建设,江西初步建立了解决前述矛盾的机制和体制。

    所谓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先导区,即在南昌市九龙湖新城沿赣江下行到鄱阳湖约600平方公里区域,布局九龙湖新城、红谷滩中央商务区、沿江产业拓展带、空港新城、樵舍重装工业基地、青山湖西岸都市生态经济发展基地、瑶湖东岸战略型新兴产业集聚基地、蒋巷休闲旅游集聚区,五星、恒湖现代农业开发区和南矶湿地生态旅游区等。

    而在尝到国家级经济区的战略政策“甜头”后,江西进一步提出了《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希望能尽快争取到国家批复,并启动中央国家机关对口支援和央企帮扶。

    中央对江西的关注确实也有“升级”迹象。继上届两会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参与江西团讨论后,3月5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带领央行有关人员参与江西团开放日。

    而苏荣虽然在开场时就对周小川表态“请中央同志们放心,我们一定不找你们谈项目”。但会议过程中,鹿心社等江西官员还是向周小川表达了江西对央行政策和资金的渴望。

    鹿心社还建议,国家应进一步健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生态保护重点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加强对区域发展改革重大问题的规划引导和统筹协调,从国家层面建立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综合协调机制,编制实施长江中游城市集群规划,促进城市集群协调互补、共赢发展。对革命老区发展实施差异化政策,加大对江西金融支持力度。

    但外来的帮扶和支持需要时间,苏荣宁愿以江西取得的进步作结:“2010年,江西省外来旅游人数约1.05亿人次,2011年达到1.5亿人次,2012年进一步增至2亿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