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

院士建议三峡库区生态移民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吴红缨 作者:admin 责编: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着手研究三峡库区生态性移民的可行性和实施方案,争取再用10年时间完成500万生态性移民。”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金鉴明,在9月8日-10日于重庆举行的第11届中国科协年会上的这番发言,引起广泛瞩目。

    金鉴明称,在三峡库区目前的人口背景下,“实施大规模的生态移民,可以大幅度减少人类活动对库区生态环境的干涉”。

    在120万工程移民完成后,三峡库区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的后三峡时期。据公开的消息,重庆市计划在四年内,完成库区10万人左右的生态移民。在重庆库区的部分区县,巫山、奉节、巫溪、云阳等地,生态移民的前期工作——身份登记已在开展。

    但三峡库区一位政府官员表示,生态移民数量大、政策不配套、补助标准低,都将加大这一工作的难度。

    生态移民进行时

    对库区进行生态移民的呼声,由来已久。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移民管理咨询中心处长梁福庆在2007年中国科协年会上就建议,在三峡工程移民120万人基础上,为确保三峡水库水资源环境和流域水土环境安全,应该再实施生态移民20万人。

    重庆方面也在高度关注这一问题。据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2007年8月完成的一份政府决策参考课题《推动三峡重庆库区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称,三峡重庆库区人口问题已成为制约库区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成为影响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这个课题组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库区人口总量呈增长趋势。1992年,三峡重庆库区总人口为1623.72万人(含主城六区),2005年该区域总人口上升为1793.56万人,净增人口169.84万人,同时三峡重庆库区人口平均密度为396人/平方公里,比全国人口平均密度高3倍多。

    课题组预测,未来10-20年时间,库区人口总量仍然会持续增长,与区域自然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对其承载容量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重庆市政府在2007年制定了《渝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渝东北即是指库区部分。重庆市政府出于库区特殊的生态保护要求,提出2007年起到2020年,从这一区域累计转移人口230万人。

    为促成这一规划,重庆市政府制定了“一圈两翼”策略,即通过加快“一圈”(主城区)的发展,发挥大城市辐射带动力,吸纳“两翼”,渝东南和渝东北剩余劳动力人口。

    不过,这种转移无论在搬迁方式、实施主体和安置方式上都有别于三峡水库工程移民。政府希望是以梯度转移,以市场化为导向,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相结合。

    “这个思路当时有一些争议。”三峡问题专家、重庆大学教授雷亨顺称,因为最先转移的,肯定是条件、素质都较优越的群体,这将影响库区的发展。

    到2008年,重庆政府思路已有所调整,即政府倡导四十个区县都做“小老虎”,依靠小城镇发展,就近吸引人口。

    雷亨顺介绍,重庆库区现在开展的生态移民,是库区人口转移的渠道之一,主要针对库区的高山居民,他们人均收入较低、居住分散,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困难,且成本高。另外,这些山区的农村,还存在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的问题,库区相当部分野生动物是国家保护动物,更重要的是,这些在山区耕作的人群,亦加重着库区环境的压力。

    这部分人口的迁移,是由政府主导的。“而除此之外,金鉴明所提的500万人口迁移,如无大规模资金,是很难操作的,目前地方政府更多还是市场化途径,如吸引农村农动力转移来进行。”西南大学教授、重庆政府参事邱道持说。

    资源环境成刚性约束

    提出生态移民,是因为三峡库区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战略意义,及其脆弱生态的现状。

    金鉴明在论坛上作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库区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报告,这份报告由他与重庆几家大专院校专家,经多年实地调研考察而形成。

    “三峡水库不仅为库区居民提供生产生活用水,更关系长江中下游沿线、南水北调东线几亿人的生产生活用水,生态功能极其关键。”金鉴明说。

    之所以提10年为限,金鉴明称,因为未来10年是三峡库区发展的关键时期,资源和环境是未来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约束。

    据主题报告列举的库区生态压力,主要包括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2003年以来,三峡库区水位上涨淹没土地70万亩,而可开垦的土地仅19.4万亩,后备耕地资源不足,导致土地资源紧张。而随着人口快速增长,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需求,居民为增加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大量增施化肥农药,导致大量化肥农药进入地表水环境。

    二是农民耕作分散,生产方式落后,人们不是大力在耕作方式上求得进步,而是不顾资源再生能力,为扩大耕作面积,开荒种粮导致水土流失严重。而畜禽养殖,则成为水体有机物污染的重要来源。

    第三是出于发展压力,追求粗放的经济增长及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导致库区生态环境压力过大。库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和水资源,但矿产资源开发引起的生态破坏亦十分突出,表现在,地表失稳、采空区出现塌陷坑、地裂缝、危岩、崩塌等。

    金鉴明表示,要实现对库区的生态保护,恢复森林,养护水源,发挥其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的功能,必须要大量迁出库区人口。

    当前,虽然对库区进行生态移民已在上下达成共识,但目前在国家层面,还没有具体的针对生态移民的政策,而地方在操作中,也会遇到难题。

    今年5月13日,巫山、奉节、巫溪、云阳四县的市政协委员,召开了市政协东部片区委员联组2009年第一次会议,专题讨论了生态移民问题。

    据参会的一位政协委员称,目前各地都反映,库区生态移民工作面临着环境承载能力弱、移民数量大、政策不配套、补助标准低、工作无经费等困难,建议将生态移民纳入三峡后期扶持的重要范畴。

    此外,正在进行的高山移民,由于生活习惯等原因,即使政府出钱,居民的搬迁积极性还是偏低。

    这显然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不过,库区区县也在做一些尝试,如当地政府已与湖北省草埔湖农场订立长期协作合同,有计划地将一些生态移民移居到农场工作和居住。

    在减少人口的同时,金鉴明建议,建立国家级生态经济特区及全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也是国家必须要考虑的政策。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