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系列文件连载 > 城市群规划
城市群规划

《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时间: 2019-08-28信息来源:国家发改委 2016-4-27 作者:国家发展改革委 住房城乡建设部 责编:qgy

第四章  促进产业分工与协作



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立足各地比较优势,促进产业分工协作,引导产业集群发展,积极发展新经济,建设共享平台,壮大现代产业体系,夯实城市群产业基础。


第一节  培育优势产业集群


壮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整合装备制造业优势资源,推进联合研发和配套协作,提高装备设计、制造和集成能力,共同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和体现国家水平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大重件运输通道优势,推动汽车、重型机械、船舶配套设备等向沿江地区集中。利用重庆主城、成绵乐沿线装备制造产业基础,优化提升航空航天、能源设备、节能环保设备、内燃机及通机、仪器仪表、轨道交通等产业。发挥成渝综合通道优势,在成内渝、成南渝沿线重点发展数控机床、汽摩整车、机器人、成套电气、机床工具、现代农业机械等产业。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依托重庆、成都的科研资源优势和高新技术产业基础,充分发挥两江新区、天府新区高端要素集聚平台作用,瞄准全球和国家科技创新趋势,联合打造一批创新型园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重点突破创新链的关键技术、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加快形成电子核心部件、新材料、物联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高端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提升能矿资源加工产业集群。按照一体化、集约化、基地化、多联产要求,加强地区协作配套,联合推进资源类产品的科技攻关和产业化生产,深度转化特色优势资源,促进资源加工产业就地集群化发展。促进油气资源精细化利用,支持页岩气规模化开发利用,提升天然气化工产业技术水平和产品层次,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产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共同推进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

发展现代服务业集群。重点推进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商贸服务、高技术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发展,建设现代服务业基地。强化重庆、成都国家级物流枢纽功能,打造万州、涪陵、江津、永川、遂宁、泸州、自贡、内江、南充等商贸物流基地,建设电子、化工、汽车、冷链、粮食等专业物流园区。提升重庆、成都金融服务功能,支持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以成都、重庆高技术服务产业基地为中心,打造具备特色的高技术服务产业集群。积极发展科技服务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创新型产业发展。

扶持农林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以优质安全、生态绿色、营养健康为方向,以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为重点,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推进原料保障、农林产品加工、产品营销一体化发展,联合打造白酒、果蔬、茶叶等特色农林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发展文化产业集群。深入挖掘巴蜀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等特色资源,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与旅游、科技、生态等深度融合,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延伸文化产业链条,发展壮大文化旅游、出版发行、音乐影视、演艺娱乐、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产业。

共同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以成都、重庆国际旅游都市为引领,彰显巴蜀文化特色,整合大足石刻、长江三峡、都江堰—青城山、乐山大佛—峨眉山、大熊猫栖息地等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共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构建国际精品旅游区,建设充满文化魅力的国际休闲消费中心。


专栏4  特色优势产业布局重点

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

以重庆主城区、成都及德阳、绵阳、南充、眉山、资阳、自贡、泸州、宜宾、广安、合川、永川、江津、涪陵、云阳等为重点发展成套装备,以内江、遂宁、乐山、达州、雅安、万州、铜梁、垫江、潼南、荣昌、忠县等为支点推进配套协作,壮大能源装备、航空航天、数控机床、轨道交通设备、船舶设备、工程机械、环保成套设备、汽摩整车、仪器仪表、机器人等产业集群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以两江新区和天府新区为引领,以重庆主城区、成都、绵阳、乐山、自贡、泸州、德阳、广安、遂宁、宜宾、内江、璧山、涪陵、大足、沙坪坝、北碚、渝北、江北、九龙坡、南岸、巴南、永川、江津、万盛、合川、南川、綦江、长寿、万州等为重要支撑,加快培育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产业

特色资源加工业基地

南充石油天然气精细化工基地、遂宁精细化工基地、自贡盐化工基地、内江钒钛新材料基地、乐山盐磷化工和冶金建材基地、达州清洁能源基地;綦江 —万盛 —南川轻质合金及玻璃新材料加工基地、万州特色盐化工基地、长寿精品钢铁加工基地

农林产品加工业基地

成德绵乐雅中药产业集群、广安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泸州 —宜宾 —遵义白酒金三角加工基地、南充丝绸纺织集群、遂宁纺织产业集群、达州苎麻产业基地、成都鞋业集群、乐山皮革纺织产业集群、成都眉山家具产业集群、成都遂宁食品产业集群,川南竹浆造纸产业集群;江津粮油加工基地、涪陵 —万州榨菜加工基地、忠县 —长寿沿江柑橘加工基地、合川城郊农副食品加工基地、潼南农副产品加工基地、荣昌食品加工基地、丰都优质牛深加工基地、渝北 —巴南乳制品基地、万州 —开县 —云阳县食品加工基地

旅游商务休闲产业集群

以成都、重庆为核心引领,以绵阳、乐山、宜宾、泸州、万州、永川、大足、南川、丰都等城市为发展支撑,构建商业消费、商务办公、健身休闲、康体养生相结合的旅游商务休闲产业体系,培育发展生产性服务外包产业、金融商务等现代服务业


 

第二节  有序承接产业转移


构建承接产业转移平台。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渝新欧、蓉欧国际大通道,支持交通区位条件好的工业园区承接产业转移,建设沿海加工贸易转移的重点承接地。创新工业园区管理模式,建立以“一站式服务”为核心的政府公共服务平台,缩减审批流程。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业配套服务体系,优化投资环境。深入推进重庆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四川广安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

创新承接产业转移方式。按照集群化、链条化、循环化的模式,依托现有特色优势产业,引进协作配套产业,打造新的产业集群。建立产业转移跨区域合作机制,鼓励以连锁经营、委托管理、投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与东部沿海地区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强化承接产业转移管理。着眼于共同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根据各地区主体功能定位,按照耕地总量控制、能耗强度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禁止开发空间控制的原则,加强对产业发展的规划管理,强化产业转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节能评估审查,严格禁止承接高耗能、高污染项目。


第三节  整合发展产业园区


整合优化园区资源。按照集中布局、集约发展、产城融合的原则,统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园区建设,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推动园区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根据园区类别,因地制宜制定单位面积产值标准。

推进园区合作共建。支持川渝间和各城市间合作共建产业园区,优化资源配置,壮大园区经济。鼓励与东部沿海地区、海外战略投资者共建产业园区。鼓励通过联合出资、项目合作、资源互补、技术支持等多种方式参与合作产业园区。探索建立相匹配的利益共享和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支持重点园区发展。控制园区数量、提升园区质量,做大做强国家级和省级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重点园区,建设一批产值千亿百亿级园区。


专栏5  千亿百亿级园区

千亿级园区

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都经开区,四川双流经开区,德阳经开区,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四川内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四川简阳经开区,四川新津工业园区,四川彭州工业园区,自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绵阳经开区,遂宁经开区,南充经开区,广安经开区,四川达州经开区,四川资阳经开区,四川广汉经开区。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重庆经开区,重庆高新区,重庆北部新区,重庆万州经开区、重庆长寿经开区,重庆涪陵经开区,重庆江津经开区,重庆九龙园区、重庆空港园区、重庆港城园区、重庆巴南工业园区、重庆永川高新区、重庆璧山高新区、重庆合川工业园区、重庆铜梁工业园区

百亿级园

成都台商投资工业园区,成都新都工业园区,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四川绵竹经开区,四川什邡经开区,内江经开区,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川彭山经开区,四川简阳经开区,成都 .阿坝工业园区,四川江油、安县、蓬安工业园区等。重庆万盛经开区、双桥经开区,重庆黔江正阳、西彭、建桥、沙坪坝、巴南、同兴、荣昌、大足、潼南、梁平、丰都、垫江、开县、云阳工业园区


建设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以促进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成果转化为重点,加快构建军民融合服务平台体系。建设军民融合决策咨询平台、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信息服务与对接平台、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技术转移转化平台。推动建设一批军民融合创新孵化中心、众创空间。


第四节  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打造创新创业发展平台。依托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型省份建设,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天府新区、两江新区和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为载体,打造成渝创新驱动核心区。建设四川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加快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绵阳国家科技城建设,推动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国家级园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地方共建科技创新平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鼓励发展创新工场等新型创业孵化器,建设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众创空间。

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围绕产业升级和产业发展共性需求,整合公共服务资源,依托“互联网 +”行动计划,构建资源共享、服务协同、功能完善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创业辅导、信息咨询、技术支持、融资担保、成果交易、检验检测认证等公共服务。创新公共服务模式,探索建立政府引导、中介服务、社会参与三位一体整体联动的服务模式,联合打造一批创新创业服务品牌。

共享创新创业资源。打破地区行政分割,共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学研创新联盟。支持川渝汽车、电子、轨道交通、新材料等产业协同创新,突破产业技术瓶颈。联合建设共性关键技术创新平台,探索科技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和专利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军地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和军民两用技术相互转化,支持军地企业联合开展军民两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降低返乡创业门槛,强化金融、财税等政策支持,加强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和实训基地建设,调动农民工返乡创业积极性。因地制宜建设一批返乡创业园,深入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建设中西部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区。



第五章  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统筹推进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现代化服务水平。


第一节  构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依托综合运输大通道,以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和重庆、成都两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核心,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速公路为骨干,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支撑引领“一轴两带双核三圈”城市群空间格局的形成。

                


优先建设城际交通网络。建设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为骨干的城际交通网络,打造核心城市间、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间、相邻城市间力争 1小时通达的交通圈。共同加快建设兰渝铁路、成渝高速铁路。鼓励利用干线铁路富余能力开行城际列车。启动渝昆铁路前期工作,规划重庆至达州、达州至开县至万州等城际铁路。加快成安渝高速、重庆至广安至巴中高速公路建设,实施国省干线公路升级改造,联合打通“断头路”、“瓶颈路”,减少安全隐患路段。

畅通长江上游航道。强化重庆港主城港区功能,有序推进泸州、宜宾、涪陵、万州和乐山、南充、江津、合川重点港(港区)建设。加快长江干线及岷江、嘉陵江、乌江高等级航道建设,形成“一主三辅”的水路运输格局。改善长江宜宾至重庆段航道条件,实施岷江、嘉陵江航电枢纽项目,整治乌江航道。

完善机场布局和功能。强化成都和重庆航空枢纽功能,新建成都新机场和乐山机场,扩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和万州机场,迁建泸州、宜宾、达州机场,建设一批通用航空机场。优化航线网络,适度提高航班密度,培育和拓展国际运输航线。

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按照“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要求,强化水运、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有机衔接,重点发展重庆、成都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积极建设泸州、南充、万州、涪陵等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提高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运行效率。提高综合客运枢纽一体化水平,完善货运枢纽集疏运功能,推进城市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建设。

构建便捷畅通的对外交通通道。加快推进“一江两翼”国际通道建设,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沿江铁路,完善向东出海的川渝汉沪通道;依托兰渝、宝成、西康至襄渝、兰新等铁路,打造内陆地区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通道;依托成昆铁路和渝昆铁路,构建向南开放的川渝滇至东南亚陆上通道。加快成贵、成西、郑万、兰渝、成昆扩能等铁路建设,研究建设重庆至西安铁路,完善连接毗邻黔中、滇中、长江中游、关中至天水、兰州至西宁等区域的五大国内通道。

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优化运输组织,创新服务方式,推进城际客运服务公交化运营,鼓励同城化服务。推动不同运输方式间的客票一体联乘和不同城市间的一卡互通。鼓励发展货运班线、城际速递、共同配送等多样化、专业化服务方式。培育多式联运经营主体,大力推动多式联运发展,着力提高集装箱和大宗货物铁水联运比重。


专栏6  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

铁路

建设成都至西宁、成渝、西成、渝万、成贵、渝昆、郑万高速铁路和成兰、成蒲、黔张常、成雅、兰渝、渝昆、渝黔铁路,重庆铁路枢纽东环线、隆黄铁路叙永至毕节段等铁路,实施成渝、成昆、达万等铁路扩能改造工程

规划建设成都至新机场至自贡、重庆至黔江、遂宁至达州、绵遂内宜、自贡至泸州、达州至重庆、达州至万州、重庆至合川、重庆至江津、重庆至璧山至铜梁、合川至铜梁至大足至永川等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

开展成都至格尔木铁路等前期研究工作

公路

建设 G4217汶川至马尔康、 G5515黔江至石柱、 G69开县至城口、 G8513绵阳至九寨沟、 G4216仁寿至攀枝花、 G0511德阳至都江堰、 G4218雅安至康定、 G8515荣昌至泸州等国家高速公路

实施 G5泸沽至黄联关、 G0512成都至乐山、 G42成都至南充等国家高速公路扩容改造工程

水路

宜宾至重庆段航道重点浅滩、九龙坡至朝天门航道、三峡库区及库尾航道建设工程,乌江、嘉陵江、岷江、渠江、金沙江、涪江等支流航道建设,建设岷江犍为航电枢纽,研究论证岷江、龙溪口、东风岩、嘉陵江利泽等航电枢纽建设

铁路枢纽

重点建设重庆北站、重庆站、重庆西站、重庆东站、沙坪坝铁路综合交通枢纽、成都东站、成都站、成都南站、成都西站

港口枢纽改扩建重庆主城港区及泸州、宜宾、万州、涪陵、江津、丰都、忠县、永川、合川等港区,以及乐山、南充、广安、达州等港区

机场枢纽

建设成都新机场,改扩建重庆江北机场、万州机场、黔江武陵山机场,新建乐山、阆中、巴中、甘孜机场,迁建泸州、宜宾、达州机场


 

第二节  构建高速共享信息网络


统筹规划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廊道资源,积极落实“宽带中国”战略,提高网络覆盖程度、共享水平和运营效率,建成高速连通、服务便捷的城市群信息网络。

加强干线通信网络建设。发挥成都和重庆 2个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作用,提高网间流量疏导能力和互通效率,适时扩容国际通信直达数据通道。增加省市干线光缆路由,强化重庆和成都城际骨干网建设,优化升级骨干传输网,增加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以成都和重庆为核心集约统筹布局数据中心,建设推广公共云计算服务平台,推进老旧小数据中心的关停和绿色化改造,积极探索城市群内数据中心的规模化集聚和共享。创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推动成都、重庆、绵阳等城市三网融合试点取得实质性突破,加快无线局域网络在城市公共区域和交通线路的热点覆盖。鼓励基础电信企业共建共享骨干网络,开展城市群无线频谱资源共享试点。

搭建城市群信息服务平台。推动电子政务平台跨部门跨城市的横向对接和数据共享,建设城市群政务信息协同平台。加强政府与基础电信企业及互联网企业合作力度,充分整合政府和社会数据,提升城市间协同运用大数据水平。积极推进城市群内地理信息数据全域覆盖,建设统一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数据交换共享。协同推进成都、重庆、绵阳等智慧城市建设,统一建设标准,开放数据接口,建设一体化公共应用平台,构建智慧城市群。

提升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加强智慧城市网络安全管理,完善通信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评估评测机制。健全城际协同应急通信预案体系和预警机制,提升信息基础设施的可靠性和抗毁性。完善成都和重庆国家重要数据灾备中心功能,建设联合异地灾备数据基地。


专栏7  信息基础设施重点工程

“宽带中国 ”工程

实施成都和重庆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管理能力提升工程。完善通信基础设施信息管理系统。

数据枢纽工程

加强成都天府新区和重庆两江新区网络接入能力建设,扩容省际互联网出口带宽,全面建设重庆两江国际云计算中心和成都云计算中心,打造世界级数据枢纽。

 

 

第三节  完善能源保障体系


优化能源供应格局,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增强能源供给能力。统筹川渝两地电源规划建设,建立川渝“水火互济”电力平衡机制,优先考虑就近消纳四川水电,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因地制宜开发风电和光伏发电,充分利用生物质资源,大力发展生物液体燃料和生物质能发电,适度建设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做好核电厂相关的前期研究和厂址保护工作。加快天然气、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引导加大对天然气、页岩气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贵州、陕西、甘肃、内蒙古煤炭调入规模,积极争取疆煤疆电入川渝。

推进能源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完善天然气主干管网布局,促进城际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完善油气储运体系,健全油气储备应急机制,提高油气应急处置能力。研究论证建设三峡枢纽货运分流的油气管道。加快建设川渝电力骨干网架,推进川渝、鄂渝输电通道建设,提高川渝电网和华中、西北电网电力电量交换能力。加快主要城市和负荷中心电网建设,率先在成都、重庆大都市区开展智能电网建设,解决城市群内网架薄弱地区供电可靠性差等问题。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强化工业领域节能,力争主要工业领域单位产品能耗达到并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实施燃煤电厂节能改造工程。推动绿色建筑行动,推动建筑能效提升,提高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广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大力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现代木结构、钢结构等新型建筑结构体系,推广应用绿色建材。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加快提升车用燃油品质,积极发展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发展多种形式的公共交通特色服务。


专栏8  能源保障重点工程

能源基础设施

天然气管网。建设高石梯 —磨溪地区、自贡 —隆昌 —荣昌 —永川 —江津、三邑 —天府新区天然气管道工程,加快江津 —纳溪、万州 —云阳输气管道和涪陵 —王场页岩气输气管道建设,开展宣汉 —巫溪、富顺 —永川、长宁 —威远等大型页岩气田配套管网前期工作

输油管道和加油设施。规划建设昆明 —重庆 —成都原油管道;加快建设隆昌 —简阳、江津 —荣昌等成品油管道;适时启动兰成渝成品油管道复线、荆门 —巴东成品油管道前期论证工作

输变电工程。完善四川水电外送通道。建设四川第四条特高压直流电网工程;加快川渝电力骨干网架建设

电网 500千伏主网架。新建和改扩建渝北明月山、涪陵五马、铜梁、陈家桥二期、金山、重庆主城区、巴南扩建、忠县 500千伏输变电工程

能源基地

天然气、页岩气。推进川东北(包括普光、罗家寨、元坝等高含硫大型、特大型气田)、川中(安岳气田龙王庙组气藏勘探开发项目)、川西(川西海相勘探开发项目)天然气基地建设;加快涪陵和川南页岩气基地建设

水电。加快川江河段综合开发论证,推进重庆蟠龙等抽蓄电站建设进度

核电。做好涪陵、南充、广安等核电项目的厂址保护和论证


 

第四节  强化水资源安全保障


构建水资源保障体系,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全面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

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以解决工程性缺水和饮水安全问题为重点,共同推进跨区域重大蓄水、提水、调水工程建设,构建分区互联互通水资源配置格局。加快建设观景口水库、綦江藻渡水库、御临河、李家岩水库等供水工程,建设向家坝灌区工程。研究开展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引大济岷、长征渠跨省市引水、龙溪河综合治理与水资源配置工程前期工作。加大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实施管网互连互通工程,建立江河水和水库水互济的供水保障体系。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规划和重大项目水资源论证,确保与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严格取用水总量控制,加强建设项目取水管理,强化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统筹配置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加强用水效率管理,强化工业、农业等领域节水改造和技术推广,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

构建水利协作平台。完善上下游协调机制,形成共同保护和开发利用水资源的管理机制。推动区域重大水利项目统一规划实施。加快区域水资源信息统一平台建设,实现区域内水资源监控能力项目联网,促进水利基础信息共享,推进水资源调度配置、水量水质监管、水土保持监管一体化、水文测报自动化和决策管理一体化。、


第五节  健全防灾减灾体系


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各种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能力。

提升综合减灾能力。开展区域灾害风险调查和减灾能力评价,加强区域灾害风险评估。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技能普及,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加强城乡社区基础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加大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力度。

健全防洪减灾体系。统筹沿江城市防洪设施建设,加强防洪水库建设,推进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渠江等流域综合治理,加强震损水利工程的修复,提高成渝地区综合防洪能力。依托和配合流域和区域治理,完善区域排水系统和城市外排系统,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推进长江上游干支流水库群联合调度,完善雨情、汛情、旱情监测预报和发布共享机制,提高防洪减灾监测预警和应急能力。开展山洪灾害防治,在山洪灾害重点区域建立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山洪灾害综合防御体系。

健全抗震防灾体系。全面落实成渝地区城镇抗震设防标准,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加强地震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完善城市抗震避难场所,加强救援救助能力建设。完善震灾应急预案和应急保障体系,确保城镇生命线工程安全。

健全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加强成渝地区灾害性天气和极端气候事件预报预警和实时监测分析。强化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体系。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提高气候安全保障能力。

健全地质灾害防治体系。以三峡库区周边和盆周山区、盆地丘陵区的城镇为重点,采取工程治理、搬迁避让、监测预警等措施,有效防治滑坡、崩塌及危岩、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做好人口集中地区和重要交通干线、桥梁、码头等危害严重、影响面广的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体系。

健全突发环境事件防控体系。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排查治理环境安全隐患,完善灾害信息共享和预警平台建设,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健全环境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积极防范并妥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