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国土系列连载 > 国外系列
国外系列

日本第四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第一章时间: 2018-08-30信息来源:国家计委国土综合开发规划司译 作者:[日] 国土厅编 责编:qgy

       第1  计划的基本考虑

 

        第1  制订计划的意义

 

1)国土的均衡发展和国土计划

全国综合开发计划自从1962年制订第一次计划以来,始终以国土的均衡发展为基本的考虑,为了解决面临的地区课题和适应新的时代以及建设符合人们心愿的圈土,迄今已经制订过三次。

1955-1959年,我国踏上了世界罕见的高速度发展的起点。在高速度发展的过程中,年青人大批流入东京、大阪等城市,人口集中所造成的密集的弊端、地区间差别等各种问题变得严重了。在这种背景下,1962年制订了全国综合开发计划。全国综合开发计划的目的是,防止城市变得过分庞大,纠正地区之间的差别。这个计划充分利用东京、大阪、名古屋已经取得的效果,把困难地区定为开发地区,阐明了在这些地区建设工业开发据点的重要性。这个计划作为新产业城市方面的付诸实施,使在向地方扩展工业方面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但是,超过预想的高速度发展更加助长了人口等向大城市集中,使得过密或过疏的问题进一步严重了。1969年制订的新全国综合开发计划,就是要通过把开发的可能性扩大到全部国土上去的方法来争取均衡地利用国土,从而解决前面说的那些问题。它披露了一个进行大规模开发的计划,譬如用交通网和通讯网把首都东京以及从札幌到福冈的七大集聚地联结起来,形成国土的主轴,同时建设新的网络,其主要内容是使这个主轴和各个地区纵横相联。这个全国性网络的建设工作将要依次付诸实施,国土的主轴将要形成。

1970-1974年,经过第一次石油危机,我国经济走上了稳定发展的轨道。在这个过程中,1977年制订的第三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已指出建设综合性生活圈的工作落后了,并且把定居设想确定为计划的内容,规定要限制人口和产业向大城市集中,另一方面要振兴地方,设法解决过密过疏问题,同时谋求均衡地利用全部国土,形成宜于人居住的综合环境。

1975年以后,人口向三大城市集中的状况趋于消失,人们逐渐到地方上去定居,在各个地区要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来建设本地区的热情高涨,地方上的居住环境也得到了改善,总而言之,定居设想取得了进展。

2)新的地区课题和适应经济社会的变化

但是,在1980-1984年间,发生了人口再次向东京圈这个具有高层次城市机能的一极集中的问题。如果这个倾向进一步发展,那么,不仅难于改善东京圈的居住环境,而且有限的国土资源和人们活动之间的均衡也将丧失掉,把宝贵的国土保持良好的状态并延续到将来这一点就会变得困难起来。还有,如果在经济、文化、生活等各方面许许多多的职能都集中于东京,而不是适当地分摊到整个国土上去,那么,各个地区多样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就可能受到阻碍。

另一方面,在地方圈,产业结构的迅速转变造成材料型产业、依靠出口型产业不兴旺,于是雇用问题正变得严重起来,这样的地区已经很多了。并且,不仅过疏地区人口继续减少,而且以道县为单位来看也再次产生人口减少现象,总之,在振兴地区上提出了重大的课题。为了对付这种状况,纠正向东京一极集中的现象,实现国土的均衡发展,现在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而且,展望21世纪,可以预想经济社会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譬如:将给经济社会带来新的可能性的技术革新和信息化可望取得进展,产业结构可望迅速地发生变化;在人口进一步老龄化并变得比较稳定的趋势下,人们将更加强烈地要求提高国民生活的质量和安全性;我国在一切方面将加深和世界的联系,我国将真正地实现国际化,等等。

为了有把握地解决上述新的地区课题和适应经济社会的变化,把富有活力和创造性以及安全而又美丽的国士延续到21世纪,现在要求制订一个国土计划。

3)制订新的国土计划

在制订新的国土计划时,要充分运用以往三次国土综合开发计划的成果,在这个基础上用今天的观点去认识下列问题:第一,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变问题变得重要起来,为了搞活地区,不仅需要发展工业,而且需要实施多样的产业振兴措施;第二,国土的主轴虽然正在形成,可是,为了促进地方圈的发展,需要尽快建立把地方主要城市联系起来的全国性网络;第三,按照生活、经济活动的范围扩大,交流日趋频繁的实际状况,需要进一步发展定居设想的观念。而且,需要恰当地处理近年来以东京为中心的这一世界城市机能集中、正式的国际化取得进展的事态。根据以上各点,制订新的国土计划,作为继续保持国土均衡发展的基本方针。

至于北方领土,必须作出计划,以便开发和建设整个国土中的这一部分。但是,现在北方领土处在特殊的条件下,因此,在条件具备以后,要对这个计划迅速进行必要的修订,指明综合开发的基本方向。

 

       第2  计划的基本目标

    1)国土计划的基本课题

旨在准确地解决新的地区课题和恰当地对待经济社会变化的国土计划,其基本课题如下。

1)通过定居和交流搞活地区

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向新的经济社会转变的进程正在迅速地展开。电子、生命科学、新材料及其他科学技术的进步,正在显示出新发展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的国际化正对地区产业产生着重大影响,例如,它引起了产业调整,企业超越国境寻求设厂地址,要求农业增强活力等等。在这个过程中,近年来在地方圈里,许多地区都发生了人口减少的问题,因此,搞活这些地区已经变成紧迫的课题。今后,需要从谋求国土均衡发展的观点出发,确保那些能够挑起促进地区社会发展担子的人才,同时要加快、改善地方圈的定居条件。

现在,特加重要的是,设法确保地区的就业场所,开展搞活地区就业的工作,为此需要从超越定居范围的、更加广阔的观点出发去对待这个问题。因此,应该充实建设地区的基础条件,例如,高速交通体系等。提高地区的竞争力量,同时深化地区相互之间的分工合作关系。现在的课题就是,地区相互竞争,彼此合作,谋求搞活,并且发挥各自在产业、科学技术、文化、学术、旅游等方面的优势,向着充分具备自身特点的地区发展。

2)国际化和重新确立世界城市机能

我国经济在加强国际相互依存关系的状况下,已经在世界经济活动中占有超过10%的份额,如今,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都变得重大起来了。因此,我国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同国际社会保持和谐关系,并为国际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今后,我国将进入正式的国际化的时代,因此,我国就更要强调建设一个向世界开放、与世界一道前进的国土。

在这样的状况下,需要全国的地方中枢城市、核心城市及其他各个地区发挥各自的特点,分担国际交流机能,从而搞活地区,并且建立起和国际社会共存的地区社会。特别是东京圈,作为环太平洋地区的据点,又作为世界上的一个中枢城市,可以预想将集中地承担国际金融、国际信息及其他各种世界规模和世界水平的城市机能(世界城市机能),它作为世界性的交流场所的作用将增大。但是,如果在首都机能之外再把这样的城市机能集中地加到东京圈上,那么,东京圈的过密状况就会进一步加剧。而且,当发生大地震等非常事态时,一旦东京圈的机能瘫痪了,就很可能在全国引起巨大的混乱。

调整东京圈的地区结构,以使它始终顺畅地发挥世界城市机能,乃是重要的。与此同时,让关西圈、名古屋圈等代表日本运用已经取得的成果,分担具有特色的世界城市机能。

3)充实安全而又高质量的国土环境

把安全而又美丽的国土延续到21世纪,乃是基本的课题。

  确保国民的安全是人和国土之间保持稳定的关系所必需的基础条件。通过良好的国土管理形成安全的国土,并且在城市化、信息化、技术革新等取得进展的过程中恰当地处理复杂多样的灾害,在一切方面确保国民生活的安全性,将越来越重要了。

还有,随着生活求平的提高,高龄化的增长和自由时间的增加等,对于新的宽绰的居住方式的需求将高涨起来,人们要求充实高质量的地区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充满着文化气息,人们容易获得终生学习、医疗和福利的机会,环境宽松让人感到安心。而且,需要确保安静稳定的环境,需要维护会带来种种利益的自然环境和历史环境,保持良好的屋宇街道,并且解决好将变得复杂起来的环境问题,从而形成稳定的有活力的国土。

2)计划的基本目标

本计划是2l世纪国土建设的指针,以公元2000年为目标年,其目标是:根据前面所说的国土计划的基本课题,在安全而有活力的国土上建立许多各有特色机能的极,形成多极分散型国土,即人口、经济机能、行政机能等各种机能不过度集中于特定的地区,地区间乃至在国际上相互补充,彼此刺激,同时进行交流。

多极分散型国土以生活的区域(定居圈)为基础单位,并且按照成为其核心的城市的规模和机能,超越定居圈,由广阔的区域构成,这些区域彼此交叉重叠,各个区域在全国范围内又相互联系合作,从而形成网络。在这种状况下,以东京圈为首,关西圈、名古屋圈还有以地方中枢城市和核心城市为中心的广阔的区域,在全国范围内将互相联系合作。不过,即使在地方中心即中小城市圈里,也将出现许多这样的区域,它们按照各自在技术、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具有特色的机能,同日本全国或者世界保持特殊的关系。

 

       第3  交流网络设想

 

1)交流的意义和充分利用

为了有效地达到计划的目标,需要重视近年来在地区中频繁开展并且多种多样的交流活动。由于国际化、信息化的发展,自由时间增加了,交通便利程度也提高了,例如,长期而广泛地开展业余活动,人们在好几个地方居住等等,人的行动领域扩大了,已经在寻求多种多样的联系,交流正要迎来一个日趋频繁的时代。

交流的频繁开展将使各个地区可能通过相互充分利用市场和资源而扩大经济活动的范围,它将变得活跃起来。它可能通过重新认识本地区的风土和历史所造成的特点来培养本地区的特性,并且可能通过接触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事物来搞活整个社会,创造出新事物。

因此,本计划争取通过推进交流网络设想,来形成多极分散型国土。这个设想的基本内容是,通过扩大交流来深化地区相互间分工合作的关系。

2)推进交流网络设想

交流网络设想的目标是,以促进地区发展的诱导性建设为基本方针建立并完善构成地区基础建设的交通、信息、通讯体系,扩大交流的机会。这个交流网络设想将按下述方针加以推进。

第一,要一面发挥各个地区本身的特性,一面以地区本身的创造精神和锐意努力为中心去推进地区的建设。地区既是每一个国民定居的场所,也是各种主体进行交流的场所。因此,要在建设定居圈的基础上,通过改变产业结构和多向发展产业,积极地利用地区资源、富有特色的景观、地区所拥有的人才和技术力量等地区特性,开展地区建设所需要的事业。要通过这样的努力去形成多方向的有自身特点的地区,例如,中枢城市机能的集中据点、尖端技术产业的集中据点、具备特色的农林水产业的据点和富饶的自然进行直接接触的据点、国际交流据点等。

第二,由国家或者根据国家的指导性方针在全国推进基于交通、信息、通讯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的工作。这种体系是顺利地进行国内和国际的人员、物资和信息的交流所必需的。关于交通,要加强地方中枢城市、核心城市等全国主要城市之间的联系。办法是在全国建立高速交通体系,并且要建设全国主要城市之间能够当天往返的全国一日交通圈,此外还要在地方圈强化国际交通机能。关于信息和通讯,要通过在全国建立高水平的信息、通讯体系和降低远距离通讯成本,在全国提高利用信息的水平。

第三,为了通过交流的频繁开展来建设地区,在可以起到促进交流作用的软件方面采取措施乃是非常重要,要依靠国家、地方、各民间团体的合作来创造文化、体育、产业、经济等各个领域进行多种多样交流的机会。因此,要开展多种多样的充分利用各地区特性的交流。例如,城市和农村、山村和渔村进行广泛的交流,建设具有特色的产业集中和技术集中地区之间的产业和技术网络举办——联合举办——或者巡回举办——具有共同目标的地区之间的活动;开展姐妹城市、地区一级等等国际交流。要建立开展这些交流所需要的组织,并且充实地区的产业、交流事业的数据库,提高咨询机能,以及充实信息、规划力量的供给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