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学术动态 > 学者发言
学者发言

陈耀:京津冀产业园区治理提升思路时间: 2020-03-07信息来源:《经济与管理》2020年第2期 作者:陈耀 责编:qgy

    2019年12月20日,在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中国开发区协会和河北省商务厅的指导下,民建石家庄市委、民建北京市海淀区委和河北经贸大学,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联合举办“2019(第四届)京津冀开发区协同创新发展论坛”。论坛主题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园区治理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现将中国区域科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专家发言整理发表。



国际上关于开发区更通行的提法是产业园区,结合我国的实践,我们把“产业园区”定义为是相同或相关企业及支撑机构在特定空间相近配置并实行相应政策管理的经济形态。产业园区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一个地区发展好不好关键要看有没有产业支撑,而产业发展的好不好关键看园区,因为园区是产业集群之地。京津冀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产业集聚区,有效治理并提升产业园区发展水平,是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产业园区承担的重要功能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各级各类开发区或产业园区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产业园区依然承担着重要的功能和使命。总体上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增长的重要引擎。各地区园区经济一般占本地区份额60%以上,地区空间尺度越小,园区经济贡献越大;园区经济增速通常都要高于地区平均水平。目前,我国219个国家经开区GDP和税收占全国的份额约10%左右,若加上高新区等其他类型园区比重会更高。


2.对外开放的主要载体。仅国家经开区外资和进出口贸易占全国的份额达到1/5强。国家经开区也是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主要落户在各地区的国家级开发区。


3.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各级各类开发区或产业园区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化工、纺织、食品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集群不断壮大。


4.体制改革的试验区域。精简高效的管委会模式、“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等多种投资服务模式,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在改善中国整体营商环境上走在前列。


5.转型升级的示范基地。产业园区成为创新资源的重要载体和高新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基地。目前国家经开区占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约30%,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先行示范区。



二、产业园区的发展趋势


1.投资和管理多元化。目前,开发区投资、管理、运营的主体还是政府,是各级政府在办园区,管理形式主要是管委会。未来的产业园区将更多地由企业替代政府办园区,园区地产更多由市场化配置。例如,华夏幸福基业、联东U谷等企业已成为中国领先的产业新城运营商或开发区运营商,联想集团、华为公司等大企业也利用自身产业做自备园区。园区通过提供产业投资等服务获取收益,园区运营和管理者以收费模式来实现良性循环。


2.产业结构服务化。作为城市产业的承载地,园区的产业结构也同城市产业结构同方向演进,将由单纯制造业转向与科创、总部、金融、文化、旅游等服务业融合发展,现代服务业占比不断提高,有的园区彻底转型为服务业主导型经济。


3.园区功能平台化。用互联网思维打造园区平台的内涵,园区成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从产品的开发到资产的孵化,到客户的投资服务,到物业的运营,提供完整的产业链平台服务。


4.生态和智慧化。园区对建筑、环境、服务要求越来越高,运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线上线下结合,产业和管理更智能高效,生态园区和智慧园区成为产业园区追求的共同目标。


5.产城一体化。土地的集约、产业的集聚、城市功能的完善和整个商业价值的统筹,成为传统开发区升级版。特别是占地面积大的开发区,增加居住、教育、医疗、商业等服务配套,是开发区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6.园区建设国际化。园区走出国门,通过“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在海外建中外经贸合作区,目前已达80多个,既输出了产能和园区开发经验,也为带动沿线国家经济提供了强大动能。



三、产业园区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面对产业园区的发展趋势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国内很多产业园区面临的问题便暴露出来。一是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慢且路径不清晰,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应对世界新技术变革还难以充当领头雁角色。据有关资料,2016年中关村上市企业100强的总市值不足美国硅谷上市企业100强的20%,高新区风险投资总额仅相当于硅谷地区的39.3%,泛硅谷地区的22.1%。二是营商环境有待改善,在行政效率、法制环境、融资机制、适应国际规则等方面均需进一步改进和提升。三是大部分国家级园区土地发展空间不足,少数园区节能环保意识不强,土地利用粗放。四是“行政化”弊端,管理机构越来越臃肿,园区组织管理运营活力不足,缺乏民营主体。五是园区招商不合规手段未遏制,同质竞争严重,园区特色不明显。



四、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发展路径


如何实现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总体上应着力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变:一是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二是由低成本优势向质量效益优势转变;三是由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转变;四是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有多种途径,可以通过引进新工艺或重组生产网络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投入原产出效率进行工艺流程升级;可以通过扩大产品宽度,增加产品功能,提高单位产品价值进行产品升级;可以通过获取价值链上新的价值功能,从低附加值环节攀升到高附加值环节,如从制造环节攀升到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环节进行价值链升级;可以将应用于一个生产部门的专门性知识转向另一个有交叉关联的新生产部门,实现跨产业部门的升级。


园区转型升级既包含园区产业内的转型升级,也包含园区自身的价值链的提升。产业园区也有其自身的价值链、产业链,比如由土地一级开发—二级开发—招商引资—园区服务构成的链条。产业园区自身的价值链上哪个环节创造的价值最大?答案应当是园区服务。如何通过创新发展多种增值服务业态,进而提高园区的管理收益、运营收益,是每个园区必须要做的新功课。



五、促进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措施


产业园区在国家和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支撑、示范和引领的作用,它的目标是要努力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具体体现为一流的科技供给者、一流的产业发展者、一流的双创生态、一流的开放环境、一流的体制机制、以及一流的区域辐射平台。


为此,需要重视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高质量发展的一般要求与体现区域特点的关系;二是提质增效与稳增长稳投资的关系,当前尤为重要;三是发展新经济、虚拟经济与提振传统经济、实体经济的关系;四是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要抓好几个关键举措:一是要抢稀缺的人。要实现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人才是关键。要从过去的重视抓大项目、抓投资、抓资本,转向抓人才工作,抓稀缺的人,尤其是带专利的科学家和有资源的企业家。人才工作的重点是,把高层次人才引入重点园区并且能留下来施展其才能;培养“大工匠”人才,发挥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更好地解决生产一线实际问题;培养“蓝领”人才,充分发挥技术工人的能力。二是要抓核心技术。我国大部分科技创新还处于跟跑阶段,并跑和领跑的数量较少,像第五代通信技术(5G)、华龙一号核电技术、高铁技术这样的技术还太少。中美贸易摩擦、中兴事件、华为事件警示我们,推动我国核心技术、主导产业、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可控,是国家园区应承担的责任使命。三是要造磁吸的环境。在园区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营商环境上还要更加努力,区域的营商环境主要看园区。世界银行对于营商环境的评价有一个包括十个方面的标准,我们的园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四是要建融合的园区生态。要“科、产、城、人、文、景”多要素融合,不光是产城融合,还要把科创、文化、旅游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六要素融合发展的园区生态。


总之,产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创新发展的重要基地,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京津冀地区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未来科技产业变革的要求,推动园区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协同发展。特别是要把园区合作共建作为协同发展重要抓手,根据各自比较优势实施全产业链布局,培育创新驱动新引擎,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