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学术园地 >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刘志彪: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推进产业链现代化时间: 2021-04-26信息来源: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 光明理论 2021-03-13 作者:刘志彪 责编:SJW


         

刘志彪 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 3月24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这为我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供了更高要求。
       产业链现代化,是一个包括产业基础能力提升、运行模式优化、产业链控制力增强和治理能力提升等方面内容的现代化过程。推进产业链现代化,要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加强上下游企业之间技术经济的关联性,增强区域间产业的协同性,提高产业链与创新链、资金链和人才链嵌入的紧密度等等目标,由此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这是一个非常宏伟、远大的目标,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战略任务。

       推进产业链现代化,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工业发展的现实水平,这是我们的起点和基础。正如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3月7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的发言所指出的,在全球制造业四级梯队格局中,中国处于第三梯队,实现制造强国目标至少还需30年。当前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基础能力依然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卡脖子、掉链子风险明显增多。因此十分显然的是,在推进产业链现代化的进程中,虽然我们庞大的国内市场可以实现很多产业的自我循环,但是无论是从技术还是成本的角度考虑,达到世界领先的水平不能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在绝大部分产业门类中,我们都不能关起门自己跟自己玩游戏,不能追求与世界分工体系没有紧密联系的全产业链,而是应该依托国内市场优势和其他禀赋优势,积极融入全球产品内分工体系,参与国际经济循环,争取在我国有竞争优势的某些环节嵌入全球创新链网络,加强国际产业链合作,提高我国产业技术水平,实现共赢发展。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同时提出,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更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自然意味着高水平开放。其实,在高水平开放中推进产业链现代化,与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安全高效、自主可控、自立自强、自主创新的产业链体系是不矛盾的。对外开放,不意味着对外依附;自主可控,不代表自力更生;自立自强,并非是要闭关锁国。一方面,产业链的更高水平开放,可以在国内庞大市场的支撑下,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改善我国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进而塑造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另一方面,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将提升我国优势产业的国际领先地位,锻造出我国长板产业的杀手锏技术,从而形成对那些把产业链当政治武器,对我方企业人为脱钩、断供、制裁的行为主体的强有力反制和威慑能力。
       在高水平开放中推进产业链现代化,必须重建全球产品内分工合作的利益基础、信任机制和规则体系。过去经济全球化之所以可以在产品内分工的形态下蓬勃展开,主要归因于这种以效率取向的分工形式,可以让产业链上的各参与主体都能在信任和规则的基础上,获取合作所达到的满意的利益。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极大地冲击和损害了过去由跨国企业主导的分工协调机制,如疫情中的物流体系的严重堵塞,关键医用物质、原材料、粮食等供给的短缺,引发了社会恐慌,破坏了供应链“及时交货系统”存在的基础。最根本的是它动摇了全球产品内分工的信任基础,动摇了一些国家的政府支持经济全球化开放的政策和政治基础。重新构建全球分工合作体系的利益、信任机制和规则体系,是推动新一轮全球化的基础和前提。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中国将着力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这表明中国将致力于重构产品内分工的信任机制和规则体系,奋力推进产业链更高水平的开放,而不是逆全球化的自我封闭。
       在高水平开放中推进产业链现代化,必须建设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具备稳固的基本盘。进一步对内开放、打通国内循环的各种堵点、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和自主创新,是高水平开放的必要前提。只有通过对内开放和深化改革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才能以国内市场虹吸全球创新资源,才能以中国市场的成长为全球产业链复苏和恢复作出中国贡献。同样,只有全面加强对科技创新的部署,集合优势资源,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我们的产业链才有资格参与全球分工合作,才能从嵌入全球价值链逐步转向加入全球创新链的分工合作。
       在高水平开放中推进产业链现代化,必须坚决维护产业链的全球公共产品属性。我们要坚决反对经济全球化中的那种单边主义、封闭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反对在这些不良倾向主导下把产业链政治化和武器化的损人不利己的做法。在未来的国际经贸合作中,要基于利益共享、合作共赢和相互信任的基础,消除非经济因素对产业链稳定性、安全性的干扰,推动形成维护全球产业链稳定安全的国际共识和准则,通过国际协调和合作阻止危害全球产业链安全稳定的不良行为。
       由此,在高水平开放中推进产业链现代化,可以在以下具体举措上下功夫。
       在高水平开放中推进产业链现代化,需要通过推动进出口稳定来实现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经验表明,稳定的进口可以持续地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关键产品、关键工艺和设备,弥补国内产业供给不足,壮大国内产业链基础;而稳定的出口将使中国企业的产出放在全球竞争性市场中检验,不仅可以增加对国内产品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其技术、质量和客户满意度。为此一要通过调整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承保和理赔条件、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等政策手段,支持中小企业的出口贸易活动;二要继续稳定加工贸易模式,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支持中国企业开拓多元化的出口市场;三要优化调整进口税收政策,增加优质产品、设备和服务的进口,尤其要办好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等重大展会。
       在高水平开放中推进产业链现代化,需要通过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来实现产业链现代化发展。利用外资不仅可以直接促进东道国生产能力的提升、产出和就业的增长,而且所带来的技术转移和管理技能的学习,将极大地促进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利用外资的总体水平不仅没有降低,而且在全球率先实现了经济的正增长。但是也要注意的是,2020年来华绿地投资出现较大幅度总量数据的下降,其中美国对华绿地投资下降幅度较高,出现了明显的产业转移现象。为此一是要加强利用外资管理方式的改革,如要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的负面清单;二是根据全球产业链日益呈现服务化的趋势,积极推动服务业有序开放,创新服务贸易方式,增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制定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三是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加强全国各地已经批准实施的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创新,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自贸试验区融合发展,利用、发挥好各类开发区开放平台作用;四是坚决按照竞争法要求,促进内外资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依法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
       在高水平开放中推进产业链现代化,需要通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来实现产业链现代化发展。过去我国产业链的开放发展,是在嵌入西方国家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中实现的。现在随着经济全球化态势的改变和我国新发展阶段的要求,我们完全有必要依托于国内市场逐步建设沿“一带一路”的、以我为主的全球价值链,通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在与世界的合作共赢中实现产业链现代化发展。为此一是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坚持以企业为主体、遵循市场化原则,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有序推动重大项目合作;二是在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基础上,进行广泛的产能合作,输出中国丰富的有竞争优势的产能;三是要通过完善合作主体选择机制、优化合作方式等提升对外投资合作质量效益。
       在高水平开放中推进产业链现代化,需要通过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来实现产业链现代化发展。全球产业链呈现区域化集聚发展态势,可能是疫情后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区域化集聚发展的主要形式,是依托于多边贸易或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美加墨自由贸易区协定在这方面开启了一个先例。中国也应该争取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尽早生效实施和中欧投资协定签署,加快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进程,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因为中美贸易关系是中国必须面对和处理的最重要的关系,因此更为紧迫的是,要在相互尊重基础上,推动中美平等互利经贸关系向前发展。


作者简介:刘志彪,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理事长、院长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成员。

(来源: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 光明理论 2021-03-13)

责任编缉:祁国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