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 > 专家发言
专家发言

刘以雷:蓄势聚能,厚植营商沃土,踩准“数智”节拍 推动南阳副中心城市建设时间: 2023-01-19信息来源: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秘书处 2021-12-21 作者:刘以雷 责编:qgy

编者按:2021年12月20日,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第二十一次专题研讨会在河南省南阳市举行。各位专家围绕“中心城市建设与豫西区域发展——南阳河南副中心城市的定位与战略”这一主题各抒己见。现将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首席顾问、新疆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院长刘以雷在圆桌会议上的发言予以全文刊发,与网友共享。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南阳市委、市政府及论坛秘书处的邀请,来到美丽的南阳讨论交流“南阳副中心城市的定位及战略”这个主题。半个月前,秘书处将南阳近300页有关资料发给我们论坛成员学习参阅,昨天利用一整天时间看了不少企业和单位,私下又和河南朋友进行了交流。总的感受是南阳的历史很震撼、南阳的城市建设及社会经济发展很震撼,南阳的未来规划很震撼。但在我国当前面临三重困难的大背景下,以我的职业判断,南阳的发展也一定遇到不少困难问题,或叫短板。有的是全国普遍性矛盾和问题,有的是南阳自身特殊性问题矛盾。比如南阳有很多指标在河南是数一数二,是靠前的。但是,南阳一年生产总值近4000亿元,财政收入仅有200亿多一点,背后折射出的问题大家心里都是清楚的。还有对南阳的未来,目标讲的好,干什么说的多,但是怎么干,谁来干这样核心问题讲的偏弱,支撑不够。所以我今天主要是有针对性地谈点体会和感受。

大家都知道,在区域经济学中中心城市是一定区域内的重要增长极点,具有复合功能或多种主导功能、起着枢纽作用,也是一个地区综合竞争能力的体现,是实现该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此,将南阳建设成为副中心城市丰富了河南省多中心城市的总体战略,也发挥着撬动豫南腹地经济增长和融入豫鄂陕省际区域循环的新兴支点作用。目前河南省在中心城市的空间布局上已经形成了以郑州为主洛阳为副的“双引擎”发展格局,在此基础上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支持南阳建设副中心城市,与信阳、驻马店协作互动,建设豫南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的主体规划,对于南阳乃至豫南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机遇和意义。

围绕今天的主题大家从多维度述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讲得很有深度,很有启发性。下面,我讲三个方面意见和建议:


第一、南阳省级副中心城市建设要抓住“三个遵循”

河南地处中原,既处在陇海经济带中段,也位于京广线中部枢纽位置。豫南地区有着河南省近四分之一的土地面积,拥有全省五分之一以上的常驻人口数量,对河南省的经济内循环具有重要贡献。从中长期的发展目标来看,随着南阳副中心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对豫南区域的经济带动和辐射作用会日益增强,也有利于促进豫鄂陕交界地区的经济隆起。因此,南阳副中心城市建设要“三个遵循”,也即“一面两点”。

一是要立足于南阳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围绕“新定位、新使命、新目标”做好弹性规划和功能谋划。随着南阳晋级为河南省第二个副中心城市,河南省的中心城市建设格局发生了新变化,变成“一主+二副”的新格局。这意味着在“十四五”期间,河南的区域发展会呈现“多点发力,各显各身手”的新特征。这就需要科学总结南阳已有的经济发展基本面,深刻认识市场条件、产业基础、城市功能的动态变化,深入分析新机遇和新挑战,在区域经济布局和空间要素支撑之间预留缓冲带。从交通设施、产业集群、住房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协调兼顾,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辩证思维定标准、定走向、定布局,以强带弱、优化增补南阳副中心城市的功能性,分层次、分类别、分阶段细化实现路径,有序推进郑州、洛阳、南阳三大经济单元的高质量协同发展,形成促进河南省区域协调和共同富裕的新三角支点。

二是以广聚才、善借力、巧聚能为思路挖掘动能空间、产业潜能和城市优势,增强南阳在中部地区的综合竞争力。为什么这么说呢?建设省级副中心城市对南阳无疑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红利”,但也要正确遵循基本的经济规律。从跨区域间的横向对比来看,南阳地处郑州、武汉、西安、重庆等四大国家中心城市之间,处在周边四大城市群的边缘地带。特别是与邻近省份副中心城市襄阳、宜昌以及本省内的洛阳副中心相比,南阳的综合经济实力呈现出一定的劣势,短时间内很难达到高水平、高层次的要素集聚吸力。这就需要在制度政策层面纵向做深做实的同时,在横向延展上花心思,将被动“截留”化为主动“稀释”,弱化虹吸效应产生的资源外流影响。一方面,要以内外联动为基础,着力“内功修炼”提升城市规模能级,增强人才吸纳和企业集聚能力,增强豫南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的效能;另一方面,要加强豫鄂陕区域横向协作,与鄂西北、陕东南地区形成产业链、创新链的嵌入式融合发展,以交通枢纽优势和资源型产业优势打造毗邻地域的共同优势,为副城市中心建设夯实基础支撑。

三是以新发展理念和深化改革为核心点,营造舒适的营商环境和新经济高地,实现弯道超车。从省内的南北区域来看,和豫北的郑洛商开形成鲜明对比,南阳的经济承载力、企业营商环境、高技术产业支撑力、区域竞争力等方面依然存在欠缺和短板。这就需要以“三新”“两主”“两根本”作为遵循原则,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结合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立足长远补齐短板,化优势为胜势,全面提升城市承载力、辐射力、带动力。


第二、南阳省级副中心城市建设要重视“四个关键点”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立足适度超前、优化补强、协同融合的发展构想,加强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的前瞻性,提升城市发展的区域综合竞争优势与空间规模能级。按照“十四五”末300万人口、2035年近500万人口的中心城区发展需求,聚焦国际化、现代化,高标准做好南阳城市发展的弹性规划,形成定位准确、目标明确、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围绕资源禀赋、区域条件、发展基础等方面的异质性突出“精筑城、强功能、兴产业、广聚人”的南阳模式。

二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构建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机制。在新形势、新发展格局下,把握与厘清“改革”的本质与内涵,回归改革常识,回归改革的基本面,加强推进重点领域的改革广度与深度,强化改革举措的系统集成与协同高效。要深刻认识到改革各级政府机构是建设副中心城市的前提,是基础,企业才是主体,当前要把交投、城投、产投三个投资平台做大做强做优,尽快增强投资融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以代表市委市政府的投资意志和投资倾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因地制宜、主动改革,突出政策针对性、实操性、落地性,激发中小微企业的活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机制堵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畅通的要素循环促进发展要素聚集的效能,提升南阳省级副中心的“含金量”。

三是持之以恒优化营商环境,用新观念研究新情况,用新思路破解新难题,革故鼎新、破旧立新。营商环境作为一个城市的综合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不仅是生产力、竞争力,更是培育千千万万优秀企业的沃土。近年我一直在深圳、杭州考察调研,深圳改善营商环境已经是4.0版,他们依然在营商环境上下功夫。所以,各级要有担当精神,勇于趟出有利企业生根、有利产业集聚的新路子。这不仅需要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化,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与政府治理相融合,还要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优化政务流程,精简行政审批事项。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开辟新气象,创造一流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为各类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创新发展提供土壤和养分,为南阳省级副中心城市建设“筑巢引凤”。

四是以数字经济为切入点,以“专精特新”为主攻方向引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与产业优势重塑。随着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形态已经成为城市功能的关键一环。围绕数字经济不断释放和涌现出新动能、新业态的快速发展,正成为城市创新竞争的新高地、经济质量提升的新引擎及产业体系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常态化下,发展数字经济既是应景之举,也是谋远之策,是突破供给约束堵点,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的关键选择。《2020中国数字经济百强城市白皮书》中显示,南阳位列60名,郑州第12名。从这个角度来看,南阳有一定的基础条件,但还远远不够。因此,要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融合为先导,以5G、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领域为重点,以服务“专精特新”实体企业为引领,推动信息化、数字化与智能化变革“由虚向实”,加强南阳“主新特”产业的数字化场景支持,推进数据要素资源化、资产化,切实发挥副中心城市的“副核”作用。


 第三、南阳省级副中心城市建设抓住投资“牛鼻子”

主要是加大新老基建投入力度,打造“双循环”现代产业链和供应链基础支撑。“两新一重”建设(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传统的“铁公机”、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是布局未来新兴产业的超前投资。目前南阳和全国一样,经济增长压力大,需要利用新基建稳增长、稳就业、稳发展。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后产业结构重组、产业形态新生等趋势,统筹存量和增量、兼顾传统基建和新基建发展,重点在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新基建发力,打造“经济、高效、适用、智能、绿色、安全”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南阳副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新动能。

谢谢大家,讲错了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