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学术园地
学术园地

肖金成、魏孟举、刘钊: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河北省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对策时间: 2022-03-16信息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21年第34期 作者:肖金成 魏孟举 刘钊 责编:XHY

      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是我国政府向全世界的庄严承诺,也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河北省是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大省,碳达峰、碳中和的压力巨大,如不能按期实现“双碳”目标,将会拉全国的后腿。本文通过分析河北省能源消费的基本情况和面临的主要挑战,从构建低碳产业体系、低碳技术创新体系、低碳政策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河北省能源结构调整的对策。

      河北省能源消费及碳排放的基本情况

       河北省能源消费总量大,且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一次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呈现“三高”现象,即煤炭消费比重、人均煤炭消费量、万元GDP能耗均高于全国水平。

       河北省能源消费情况

      2020年河北省能源消费总量3.27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消费2.82亿吨,石油消费1710万吨,天然气消费180亿立方米;全省用电量3934亿千瓦时。

       “十三五”以来,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有效实施,能源消费总量保持低速增长,“十三五”以来年均增长2.15%;能源消费结构加快优化,煤炭消费总量、占比双下降,煤炭消费占比由“十三五”初期的86.6%降至2020年的73.3%;清洁能源利用快速增长,天然气消费增加到2020年的180亿立方米;新能源发电量增加至2020年的504亿千瓦时。

      分化石能源品种消费来看,2020年原煤消费总量28200万吨,较2015年减少2.57%,“十三五”年均增速-0.52%;2020年原油消费总量1710万吨,较2015年增加4.01%,“十三五”年均增速0.79%;2020年天然气消费180亿立方米,较2015年增加111.76%,“十三五”年均增速16.19%。

       河北省分能源品种碳排放情况

       从省内化石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直接排放看,2010年以来,河北省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二氧化碳排放持续震荡(见图1)。天然气消费的快速增长已成为河北省化石能源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从电力调入蕴含的二氧化碳间接排放看,由于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河北省电力净调入持续增加且以煤电为主,已成为全省二氧化碳排放的另一主要增长点(见图2)。


      近年来,河北省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但第二产业仍以高耗能、高排放的重工业为主,2019年河北省单位GDP能耗0.93吨标煤/万元,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为2.34吨/万元,居全国第五位,是全国平均水平(1.09吨/万元)的2.15倍,仅低于宁夏、山西、新疆和内蒙古。

      河北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面临的主要挑战

      当前河北省经济正处在爬坡过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进程加快,产业链由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能源消费总量尚未达到峰值,如何处理好经济增长、能源安全、社会发展与碳减排的关系,是河北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最大挑战。

      GDP和城镇化水平提高促使能源消费增加

      根据“2035远景规划”目标,未来十年是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阶段,预计河北省未来十年年均GDP增长率不低于5%,年均城镇化率提高不低于0.5%,对经济增长和城镇化起支撑作用的原材料生产和能源供给存在刚性需求,也将表现出一些新趋势。一方面从单位GDP能耗来看,能源强度下降空间将持续收窄。另一方面从居民能耗来看,当前发达国家能源消费占比中居民消费达到31%,远高于河北省的12.56%(全国的12.81%),随着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推进,居民生活水平逐步向发达国家看齐,居民能源消费仍有强劲的提升空间。另外钢铁是河北省的支柱产业之一,2019年碳排放贡献度达到44.21%,成为全省碳达峰、碳中和的重点。

      能源供给保障难度不断加大

      随着能源结构的剧烈调整,如何保障全省能源体系清洁和低碳的同时兼顾安全和高效,将面临巨大挑战。长期以来,河北省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2019年煤炭占比75.2%。按照碳中和的目标,河北省非化石能源比例将提高到90%以上,煤炭占比降至5%以下。但风电、光伏大规模开发面临土地“卡脖子”、电力系统灵活性不足等突出难题,火电机组的主导地位短期内难以改变。并且现阶段河北省日负荷呈现午、晚高峰的双峰特点,季度负荷呈现度夏度冬“硬缺电”问题,受新能源自身出力随机性、波动性特征影响,短时局部缺电、系统稳定性问题凸显。

      能源结构调整和新能源发展面临巨大资金缺口

      一方面存量的高碳资产面临淘汰风险,大量能源基础设施和工业生产设备的服役期普遍还比较短,例如河北煤电厂平均服役期仅有15年左右,远低于一般30年左右的设计寿命,较大规模的高碳资产陷入提前淘汰风险,有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增量的低碳投资面临巨大资金缺口,据中金公司预测,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资金需求约138万亿元,按2020年河北GDP全国占比3.57%进行分解,河北省年均资金需求将达到1240亿元。截至目前,全国已发行48只碳中和债券,发行规模合计达692.2亿元,从债券发行人主体来看,34只债券发行人主体为央企,5只为地方国企,9只为政府投融资平台,但河北省尚未涉及。另外低碳价格形成机制尚不完善,前期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河北省出台支持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清洁供暖价格补贴,差别化电价等政策,在环境治理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与碳达峰碳中和的需要相比,低碳绿色价格机制仍不够完善,低碳资源的稀缺程度、生态价值和环境损害成本没有充分体现,电力价格的杠杆作用未充分发挥。

       促进河北省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对策建议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坚持低碳发展,调整产业和能源结构,提高要素生产率,驱动经济增长与转型,有利于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培育新兴产业增长点和就业机会,实现经济、环境、资源协调。面对新一轮的产业和科技革命,把减碳压力转变为发展机遇,才能早日实现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目标。

      抓住新的市场机遇期,构建符合河北特点的低碳产业体系

      将提高传统产业的发展质量放在首位。依托河北省钢铁、制药、水泥等优势产业,完善相关产能置换政策,构建全生命周期绿色评价和诊断体系,实现绿色化发展;优化用能结构和能效,加大适用的节能低碳技术推广力度,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智能化管控,通过多能互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把握河北省高能耗产业区域集中、用能集中的特征,与周边相关蒸汽、氢气、可再生能源产销互供,以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利用为主要原则,降低固废生产量,鼓励实施钢铁、焦化间联产,提升产品附加值。

      聚焦低碳发展,做大做强优势新兴产业。一是加快氢能产业布局。支持邯郸、张家口和保定等地区发挥氢能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引进培育一批氢能制取、储运、加注、应用企业和研发机构,加快氢能产业集聚发展;借鉴长三角地区氢能走廊发展理念,在省内规划氢能走廊,扩大氢能汽车的运营半径,建设大功率氢燃料电池车辆示范区,为氢能物流车推广创造条件;二是促进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光伏产业深度融合,推进“光伏+、智能+”的场景应用,推进与绿色建筑、智慧城市、乡村振兴等融合发展;三是推动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应用。推动上下游协同发展,建立良好的产业生态,实现全方位发展;四是畅通新能源汽车充电瓶颈。利用充电信息服务平台与智能电网和智慧交通互联互通,推广智能有序充电降低电网过载风险,政策支持从建设补贴逐步向运营补贴过渡。

      对接京津绿色低碳大市场,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精准对接京津电力、交通、建筑等绿色低碳产业,引进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绿色产业项目,将其作为调整结构、提升质量的突破点;打造雄安新区近零碳示范区、邯郸和唐山减碳示范区、曹妃甸和大兴机场零碳交运示范区、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等低碳创新样板;建设生态安全屏障。通过三北防护林、太行山绿化、沿海防护林、湿地保护,增强河北省生态碳汇,并在重点区域打造碳中和示范区,彰显河北省碳排放治理成效。

      瞄准碳中和目标,构建新能源发展体系

      风电、光伏、氢能和能源互联网等与碳减排密切相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由战略部署、试点应用阶段向规模化推广演进。发挥河北省新能源资源较为丰富优势,加大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提高在发电、供气、供热(冷)、燃料等领域的应用,实现对传统化石能源的替代,从能源供给侧优化一次能源结构,满足终端用能需求同时优化和调整终端能源消费结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以及地热能的开发利用能够实现替代标准煤5083万吨,并网发电量可达1280亿千瓦时(折合标准煤4032万吨)。

      加快河北省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明确河北省低碳技术攻关重点。加大对风电光伏、新型电力系统、高密度储能、工业电加热、工业用氢、氢燃料电池、热泵、废弃物综合利用、超低能耗建筑、CCUS等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发攻关力度。制定与发展阶段相匹配的驱动机制。综合考虑重点技术紧迫性、成熟度和市场前景等因素,制定相匹配的科研示范、产业推广、行业标准制定的政府驱动和成本降低、产品优化、辅助服务的市场驱动机制。加强碳减排科研人才与管理人才培养。优化创业环境,对具有先进水平、引领河北产业发展、带来重大碳减排技术突破的创新创业团队成员,加大激励力度;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增加碳排放管理专业,建立一套贴合工作需求、科学系统、各方认可的碳排放管理员职业培育与评价体系。

      加快构建河北省低碳政策保障体系

      理顺碳排放管理链条。一是构建碳减排指标体系,将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碳汇总量、非化石能源比重等纳入“十四五”规划指标体系,并根据功能区发展阶段进行差异化赋值,准确把控进度、及时调整减排策略;二是构建碳足迹核算体系,搭建以电为中心的碳监测平台,增强产业链协同,加速带动重点行业减碳脱碳;三是健全碳监管体系,完善碳资产管理、碳减排成效评估、碳交易等闭环管理,探索将绩效考核与碳减排成效挂钩。

      强化政策和市场的协同作用。一是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企业的自主决策能力,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二是适度的政府管控,避免产业过度依赖政府补贴引起周期性波动,加强区域协同和产业协同的系统谋划,必要时限制投机和跟风潮流。三是完善能源价格体系。建立合理能源比价关系,加快完善有利于低碳发展的价格、财税等经济政策,使能源价格充分反映生态环保成本。

      构建绿色财政金融体系。一是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治理框架,包括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完善全流程管理、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加强风险前瞻管控;二是全力满足重点领域绿色金融需求,包括支持能源生产消费变革、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绿色农业发展、绿色消费发展等;三是主动激发绿色产品服务创新潜力,建立“绿色清单”制度,创新绿色信贷产品,优化绿色保险服务,拓宽绿色融资渠道;四是推动完善外部发展环境,构建绿色数据共享机制、风险补偿和外部激励机制、绿色金融同业互促机制和信息披露与监督机制等,形成融资合力,为河北省碳减排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作者简介:肖金成,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成员。


责任编辑: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