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纵览 > 中部崛起
中部崛起

中部六省再谋崛起之路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童彤 作者:admin 责编: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于2009年9月23日获得国务院批复;今年1月11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该规划。

    中部发展升级

    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认为,《规划》把“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建设作为规划重心,把构建点线结合的空间开发格局作为规划的突出亮点。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中部朝着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三个基地一个枢纽”的建设目标发展,会逐渐对中部地区的传统农业、装备制造业、能源工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推动作用。

    随着国家层面崛起规划的正式出台,中部六省的发改委正在制定针对本省的执行细则。记者从江西、湖北、安徽等省发改委负责中部崛起规划具体执行的地区处了解到,各省早在去年规划获得正式批复前就已经按照本省的发展条件制定了相应的发展政策,配合今年正式公布的规划文件,各省将在原有的发展基础上,按照规划中提出的发展目标,切实做好具体执行措施,配合“十二五”规划,力争在“十二五”期间使中部地区继续保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较快经济增长速度。

    “随着对中部的投资的倾斜,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此外,新兴能源和原材料又使得中部的经济增长得以保证。”刘勇说,包括南水北调的加速、三峡工程的提前完工、多条大交通通道的建设,都使当地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内需,又消耗了过剩产能,形成了良性循环,这是非常重要的。”刘勇表示,十大产业结构调整中淘汰的落后产业又缓解了产能过剩的压力,提升了经济效益。

    刘勇认为,投资比重在中部地区的占比增长迅速是带动的主要原因。“当然也要肯定扩内需的效果,消费的增长同样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刘勇说。

    对此,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赵晓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部振兴使得中部六省得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契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对全国的经济带动作用不容小视。“中部地区是国家扩内需政策保证的重点区域,提升地区经济的同时,对于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意义更大,通过扩内需进而保证全国的经济增长。”

    “随着中部振兴规划的正式出台,中部各省的发展将会继续加速。”赵晓表示,中部振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投入和关注,其影响也必将一直持续。

    “国家对于中部重视程度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继续增加,配合中部振兴规划,中部发展势头有望持续向好。”刘勇说。

    惠及广泛

    规划中提到的“三个基地一个枢纽”的建设目标,为未来的中部发展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黄征学告诉本报记者,发展目标充分考虑了中部地区的条件。

    “中部省份的传统农业优势、资源优势以及所处地理位置重要性等因素都是其获得发展崛起的有利条件。”黄征学说,此外,装备制造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赵晓认为,中部依托崛起规划摆脱原有的不同于东部和西部发展模式,寻求有着自身特色的发展路径,除了最重要的政策支持,产业发展还离不开资金的投入以及人才的引进。

    “从金融危机在全国产生影响开始,中部地区是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重要执行地,加之中部原本的消费拉动以及基础设施等重大工程的投资,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不是难事。”赵晓说,配合人才引进,有利于中部解决就业难、产业发展不集中等问题。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就业难也困扰着中部省份的大问题,除此之外,中部省份还普遍存在着劳动力外流问题。黄征学认为,劳动力外流实际上使中部丧失了人才优势,人才对于产业的持续有效发展至关重要。

    “中部地区的劳动力外流,除了不利于中部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装备制造业基地,就连中部原有的传统农业优势也会渐渐丧失。”黄征学说,比如中部的农业大省的务农人员外出到外省,就会影响中部的粮食生产。

    据了解,包括大学生就业以及高新技术人才的引进工作也在各省作为重点工作被纳入政府工作重点。“我本来想毕业后到北京去工作,但是现在南昌的发展越来越好,政策越来越好,以后的工作机会也会越来越多。”去年从江西南昌大学毕业的小吴告诉本报记者。

    此外,黄征学表示,中部打造交通枢纽势在必行。“中部地处中国版图的中央地区,资源丰富,在物流层面承担着联接东西,承接南北的重要作用。”黄征学说,包括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建设可以有效降低产业间进行交流合作的物流成本。

    资料链接

    中部六省概况

    ●山西

    位于太行山之西,黄河以东,全省总面积156579平方公里,2008年总人口3410万人,现辖太原、大同、朔州、阳泉、长治、忻州、吕梁、晋中、临汾、运城、晋城等11个地级市,共 85个县,11个县级市,23个市辖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尤以煤、铝土、铁等为最。煤炭资源得天独厚,分布在全省90多个县(市、区)内。工业以能源、冶金为主,轻工业相对薄弱。旅游资源丰富,历史古迹、风景名胜较多。

    ●河南

    位于我国中部偏东、黄河中下游,东西长约58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全省土地面积16.7万平方公里,2008年底总人口9918万人,居全国第一。河南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发源地。河南既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又是新兴的经济大省和工业大省。 2008年河南全年经济生产总值达到18407.78亿元,比2007年增长12.1%,继续保持中西部第一,全国第五的位次。人均GDP为18560元,按常住人口人均GDP为19522.5元。自古就被认为“居天下之中”的河南,位于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和成渝城市带之间,且是进出西北六省的门户。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河南成为全国举足轻重的铁路、公路、航空、通讯和能源枢纽。

    ●安徽

    为中国内陆省份,地理上属于华东地区,经济上属于中国中部经济区;兼跨长江、淮河,是国内南北地理交汇过渡地带。距东海约300公里,属近海内陆地区。2009年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4512.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8%,比全国高出4.7个百分点。风景名胜众多,有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等;安徽高校众多,而省会合肥更是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全省共计有985工程院校一所,211工程院校三所,本科以上数十所。

    ●湖北

    在中国中部、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5%,居全国第13位。为中国水陆交通运输枢纽。长江、汉江和京广铁路相交于武汉市,京九铁路有一条联络线与武汉相连,使武汉市成为名副其实的“九省通衢”。湖北为多民族省区之一,有汉族、土家族、苗族、回族、侗族、满族、壮族、蒙古族等55个民族。2008年,湖北省完成生产总值11330.38亿元,成为全国13个GDP总量突破1万亿元的省(市)之一。

    ●湖南

    地处中国中南部,长江中游,地理上属于华中地区,省会为长沙;因地处洞庭湖以南得名“湖南”,又因湘江贯穿全境而简称″湘″。全省辖域面积21.1829万平方公里;2008年总人口为6846万人。湖南是农业大省,自古以来就享有“九州粮仓”、“鱼米之乡”的美誉。全省热量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岳阳是著名的淡水鱼类产地,产量全省第一。工业门类齐全,已初步形成以冶金、机械、电子、食品、能源、建材等工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体系。

    ●江西

    位于中国东南、长江中下游南岸。江西省境内除北部较为平坦外,东西南部三面环山,中部丘陵起伏,成为一个整体向鄱阳湖倾斜而往北开口的巨大盆地。全境有大小河流2400余条,赣江、抚河、信江、修河和饶河为江西五大河流,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京九线、浙赣线纵横贯穿全境。航空和水运便捷。生态良好、资源丰富,有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和风景如画的柘林湖、浓淡相宜的仙女湖等;全省森林覆盖率60.05%,居全国前列。江西矿产资源丰富。产业齐备、特色鲜明,农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是建国以来全国两个从未间断向国家贡献粮食的省份之一。生态农业前景可喜,绿色农产品成为重要增长点。汽车航空及精密制造、特色冶金和金属制品、中成药和生物制药、电子信息和现代家电产业、食品工业、精细化工及新型建材等六大支柱产业有了较好的基础;光电、高精铜材、优特钢材、特种车船、精密机械、生物医药、特色化工、绿色食品、度假旅游、新型服务等产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