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纵览 > 中部崛起
中部崛起

以整治促农村建设——以湖北荆州市为例时间: 2016-07-08信息来源:张平 作者:hjr_admin 责编:

     DOI:10.13816/j.cnki.cn11-1351/f.2015.11.014
 
     近年来,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大胆创新土地综合整治新理念,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导下,探索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土地开发复垦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三结合”的土地综合整治新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
 
     拓展农村土地整治内涵
 
  跳出零散模式,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连片推进。在区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推动下,截止目前,荆州区已建、在建和即将开工建设的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累计22个,建设规模46.75万亩,占全区耕地总量66%,高于全市平均比例18个百分点。项目安排布局涉及54个行政村,惠及农民4万人。按照大格局整治的规划设计理念,荆州区农村土地整治改变过去小区域的“零打碎敲”做法,如川店、马山、八岭山3镇区域内项目布局首次突破镇界、村界和组界,实行整体连片推进。南北连片跨度40公里,东西连片跨度30公里,跨区域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渠相连、路相通排灌系统和交通网络的大格局。为发展规模农业,加速农村土地流转奠定了良好的耕作经营条件。
 
     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土地利用方式城乡互动。根据二调数据,荆州区弥市、菱湖、太湖等镇(场)很多地方仍然保留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民相对集中的居住格局,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高,迁村腾地调整建设用地的空间不大。而川店、马山、八岭山和纪南等4镇农民居住比较分散,用地粗放,一些“休闲”坑塘、园地户平均占地2.5亩以上。为改变这一局面,荆州区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土地整治优化调整用地空间,挖掘用地潜力。具体来说,通过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累计腾出建设用地空间2800多亩,通过土地开发复垦整治,新增耕地2600多亩。其中,增减挂钩项目涉及5镇15村,自愿搬迁零星散居845户。配置的建设用地指标全部用于如卓尔和中纺油脂等40多个中、小企业项目用地,弥补了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的不足,缓解了土地供需矛盾。通过挂钩所实现的土地收入,全部反哺给村集体和农民,用于农村经济发展和生产生活改善。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特色农业发展助力。荆州区地理区位优越,土壤肥沃,农业自然条件良好,适宜多类植物生长和畜禽、淡水养殖,发展特色农业的前景广阔。虽然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荆州区曾大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但由于历时时间过长,许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沟渠堰塘淤塞、泵站涵闸老化、农业生产保障能力每况愈下,80%丰产粮田沉沦为中、低产能耕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足,产业结构传统,耕作方式粗放,农业生产发展后劲不足,令人堪忧。为彻底改变这一现状,荆州区通过大力实施农业土地整治工程,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水旱轮作指数大大提升。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技能,本着宜农则农、宜菜则菜、宜果则果、宜鱼则鱼的种养植(殖)条件选择发展特色农业。例如,李埠镇高标准基本农田(蔬菜基地)项目的建成,满足了蔬菜种植生产条件,目前该地区农民种植大棚和露地蔬菜的积极性空前;纪南镇岳场、丰收、雷湖等村利用充沛的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青鱼养殖;有旱无涝的川店镇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根本性解决了当地缺水问题。
 
  突出农民主体地位
 
  农村土地整治是民生工程,其主体是农民,目的是惠民。在实施过程中,要让农民充分参与进来,确保整治遵循规章、尊重民意、保障权益、发挥效益。
 
  强化群众监督职责。本着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荆州区将增减挂钩所产生的土地出让收益全部反哺给农村,其中1/3用于农民房屋拆旧搬迁补助;1/3用于退出宅基地复耕整治工程;1/3用于村级公益基础设施或者是新社区内公共设施建设。因为一些土地整治项目涉及农民房屋拆旧建新,为了避免农民盲目修建没有规划的房子造成二次搬迁,区镇两级政府在与群众充分沟通的前提下,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范围内选址,做到选址定点、占地面积、建筑风格和房屋造价“四统一”。村民既可按照“四统一”要求选择“自建”,也可以委托村民委员会出面招募有资质的房屋建筑商“代建”。为了使项目工程建设让群众放心满意,政府从农民中间推荐、挑选出责任心强、办事公道的老党员、老干部参与项目规划设计、工程建设监管和工程验收全过程,给予农民充分的监督权和话语权。
 
  增强农村集体后期管护能力。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工程建设完工验收后,项目工程承担单位将全部设施设备作为村集体财产移交给村集体经济组织,委托其行使后期管护。对此,荆州区探索了“四个一”的移交方式,即在项目所在乡镇政府主导下,召开一次项目区有2/3人员参加的群众大会,把项目的由来、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工程复核验收等全过程向他们交一本“明白账”;向村民委员会移交一份“工程项目设施设备清单”;与村民委员会签署一份“项目工程后期管护合同”;向村集体颁发一个“集体财产证书”。村民委员会依照村规民约,按照“谁使用、谁受益、谁管护”的要求,把管护责任层层交给群众。
 
     严格从业队伍监管。土地整治从业队伍参差不齐,市场行为不规范,买标卖标、非法转包工程的行为曾一度屡禁不止,成为建筑市场的一大顽症。为了严格加强对土地整治从业队伍的监督管理,荆州区制定出台了《土地整治项目现场管理人员人脸识别考勤制度》要求,项目建设指挥部统一安装考勤信息设备并与省厅监管系统联网,对派驻项目施工现场的工程监理和施工单位派驻的“五大员”实行押证管理,对从业人员实施日考勤,督促持证人员和应到岗人员人证相符。对不服从监管的从业单位和人员,轻者黄牌警告,重者列入黑名单,停止或者取消其在土地整治项目上的执业资格。区纪检监察机关对项目管理的监管措施实施效能监察以来,从业队伍和市场受到从严整肃。从业人员的到岗到位,建设市场秩序的规范,倒逼了工程建设质量,加快了工程建设进度,确保了项目按时验收,提高了项目资金使用效率。
 
     (作者供职于湖北省荆州市国土资源局荆州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