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纵览 > 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

高端访谈丨肖金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增强城市带动能力时间: 2023-02-14信息来源:佛山日报 作者:刘蓉 责编:XHY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近日,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长、国家发改委国土地区所原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肖金成在接受佛山日报《理论周刊》专访时表示,这些战略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佛山要从加强和港澳合作、与广深协调发展、协同联动周边城市融合发展等方面继续深化,不断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增强区域引领辐射带动能力。

专家简介

肖金成,经济学博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二级研究员、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副主席、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会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曾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区域规划和城市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先后主持了“西部发展战略研究”“21世纪特区开发区发展战略研究”“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研究”“成渝城市群规划研究”等数十项重大研究课题,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了依据。出版学术著作有《国有资本运营论》《中国十大城市群》《中国区域发展:理论、战略与布局》等。

区域协调发展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已上升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理论周刊》: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包括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内的多个区域战略进行了阐释和部署,请问您是如何理解这几大战略?这些区域战略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有何意义?

肖金成: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服务支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的实现。因此,这些战略对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包括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以及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生态退化地区、资源型地区、边境地区等特殊类型地区加快发展。其中,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区域是从国家战略层面对全国区域发展的统筹安排和总体部署,是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逐步缩小差距、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就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作了一系列重大部署,为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区域协调发展的水平质量稳步提升,不断开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境界。但是,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第一,区域发展绝对差距仍然较大,尤其是东北地区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持续下降,近年来南北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区际之间资本要素流动还不够充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人民群众需求仍有较大差距。第二,“中部地区”并非一个完整的经济区域,各省之间的经济联系并不紧密。第三,四大区域之间面积悬殊,西部地区面积接近全国的3/4,西部大开发政策的精准性需要提升。

党的二十大对区域协调发展作了新的部署,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动兴边富民、稳边固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已上升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西部地区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提高政策精准性,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东北振兴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需要在体制机制上有更大突破,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的坚强支撑。中部地区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自主创新方面下功夫,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开创中部崛起新局面,实现高质量发展。东部地区要充分发挥改革开放先行、创新要素聚集、现代制造业领先的优势,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在全国率先建立全方位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推进现代化,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

区域重大战略是指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陆续实施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是以关系现代化全局的重要城市群和流域为区域单元,以推进一体化、构建共同体为核心,聚焦区域合作和协同发展,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体系。其目的是开拓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提升区域引领带动能力,促进区域内部融合互动。

区域重大战略是依据所涉区域自然环境、现实基础、突出矛盾、基本需求等因素“量身定做”的,所体现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任务举措和政策安排等并不相同。区域重大战略的实施有利于促进经济要素在更大范围内流动与配置,既能减少区域间的掣肘,提高区域经济整体运行的协同性和运行效率,也有利于促进区域内各地区实现优势互补、增强其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

目前,国家先后推出了六个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城市群为主体的战略,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另一种是以流域为主体的战略,包括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些区域重大战略具有跨省域、跨流域、与其它战略叠加性的特征,也是一种分类指导的区域发展战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好发挥作用。佛山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广东省发展大局中进一步凸显制造业中心城市的带动功能。

此外,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是为了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坚持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充分发挥不同功能区比较优势。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就是让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就业和生活,享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持续提高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

区域协调发展要重点解决中心与边缘的差距问题

缩小区域差距也应放在缩小人均收入的差距上。着眼于城市群内外、省域中心地区与边缘地区、老少边穷地区与其他地区人均收入的差距,通过合理有序的人口流动和国家政策的支持,才能取得明显效果。

《理论周刊》: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在您看来,应如何采取措施缩小区域之间的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肖金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就是要采取措施缩小区域之间的差距。过去缩小区域差距往往着眼于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在经济占比、增长速度上做文章。实际上,缩小区域差距也应放在缩小人均收入的差距上。应着眼于城市群内外、省域中心地区与边缘地区、老少边穷地区与其他地区人均收入的差距,通过合理有序的人口流动和国家政策的支持,才能取得明显效果。

一是促进人口有序流动,缩小城市群内外的人均收入差距。城市群内除核心城市之外,其他城市的规模都不太大,吸纳能力还比较强,可通过集聚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承载比现有规模多一倍的人口。如长三角的南通、扬州、泰州、湖州、嘉兴、绍兴等城市,容纳量还很大。京津冀城市群中,廊坊、保定、沧州、唐山、秦皇岛、邯郸等城市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惠州、江门、中山、珠海、东莞的城市规模也都不大。成渝城市群的泸州、内江、合川、广安、南充等,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这些城市规模的扩大,有利于优化城市群的空间结构,解决城市群核心城市“一市独大”的问题,还有利于解决区域发展不协调的问题。

二是加快发展边缘地区的中心城市,缩小省域中心地区与边缘地区的差距。几乎每个省都有以省会城市为核心的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也有离省会城市较远的处于省域边缘的欠发达地区,两省交界、三省交界甚至四省交界,如湘鄂渝黔、晋冀鲁豫、苏鲁豫皖、赣浙闽皖等四省交界地区,还有陕甘宁、鄂豫皖、川陕甘、川滇黔、滇黔桂等三省交界地区,两省交界地区就更多了。“十四五”时期,要重点解决中心与边缘的差距问题。解决的途径可以有两个,一是加强省际间区域合作;二是加快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是一个区域的中心,支撑和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随着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一些省际交界地区随着经济社会交往的频繁和一体化程度的提高,也日益发展起来一批区域性中心城市。在城市群形成发展过程中,城市群内除了大都市其他城市都日益蜕变为功能性城市,因此,区域性中心城市是指城市群之外具有一定规模的、能够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城市。随着规模的扩大,其辐射带动的半径也越大,有利于推动经济要素集中配置,支撑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三是继续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的支持力度,缩小与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革命老区多处于省际交界地区,如陕甘宁、鄂豫皖、川陕甘、赣粤闽、湘赣等地区,革命战争时期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至今很多仍是欠发达地区,因此,可给予更多的支持。

从三方面融入区域发展大局 增强佛山的区域引领带动能力

佛山要深入研究,如何利用香港的国际地位,推动佛山制造业升级,不遗余力地提高制造业的技术含量和创新价值。

《理论周刊》:您认为佛山要如何加快融入这些区域发展大局,提升自身发展?

肖金成:佛山肩负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西向门户城市的重任,要实现助推珠江口东西两岸协同发展,为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提供重要支撑,需要不断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增强区域引领带动能力,具体可从三个层面发力。

一是加强和港澳合作。香港的优势是国际化优势,佛山则是制造业优势,两个优势可以互补。佛山要深入研究,如何利用香港的国际地位,推动佛山制造业升级,不遗余力地提高制造业的技术含量和创新价值。比如,佛山与香港可扩大科技创新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深度对接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打造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重要节点;佛山打造岭南中医药名城,可推动佛山与澳门在中医药产业等方面合作,携手共建世界一流中医药生产基地和创新高地。此外,广东省全力支持高标准建设佛山南海粤港澳合作高端服务示范区,这也是佛山的重要机遇。

二是与广深协调发展。广佛全域同城化要继续加速推进,创新全域同城化体制机制,重点推动在教育、医疗、就业、生态等领域实现高水平同城化,探索设立广佛科技合作园区,高标准打造广佛都市圈。“深圳创新+佛山产业”也要加速推进,加快建设深圳科技园佛山科创园和顺(德)深(圳)产业城,全面承接深圳科创资源转移。同时,加强佛山先进制造业和深圳现代服务业对接,深化金融领域合作,引导金融机构落户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

三是协同联动周边城市融合发展。依托广佛全域同城建设,引领带动珠江口西岸城市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佛山与周边城市云浮在氢能产业等方面的合作要持续、深化。此外,依托南广高铁、贵广高铁、广佛肇城际及西江黄金水道,深度参与粤桂黔滇川高铁经济带建设,拓展西向发展腹地。通过高铁通道,大湾区辐射大西南,大西南融入大湾区。(文/佛山日报记者刘蓉


责任编辑: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