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纵览 > 东部率先
东部率先

锻造“实”力 江苏锚定制造业“看家本领”时间: 2022-10-28信息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2022年10月28日 作者:龙昊 责编:万山


以实体经济见长的“苏大强”,制造业规模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

得益于制造业这个“看家本领”。在江苏近两年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这一优势体现得格外明显。

集群成链

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基础坚实,是江苏发展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

先看一组数据:中国是唯一41个工业门类齐全的国家,去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近1/3,连续12年全球居首。而江苏拥有40个工业门类,工业经济总量自改革开放以来始终雄踞全国前三。2021年,江苏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5.8%,全国最高,占全国比重达13.3%,制造业集群规模全国最大。

工业中,除去采矿业、水电气生产供应业,剩下的即为制造业。目前涵盖31个工业大类的江苏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为94%。

显然,制造业构成了江苏实体经济中最重要、最基础部分,制造业稳,实体经济就稳。

上市公司是观察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活力、速度和质量的窗口,也是衡量区域经济实力和资本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在A股“江苏军团”中,市值超1000亿元的企业有9家,超500亿元的企业达到18家。其中包括以药明康德、恒瑞医药为代表的医药龙头,以天合光能、上机数控、迈为股份为代表的光伏龙头,以华润微、卓胜微为代表的半导体龙头,以东方盛虹为代表的化工龙头。以一批上市公司龙头为代表,江苏打造出一批“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的万亿元级产业航母。

江苏还积极围绕产业链,建立健全自主可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爱军在二十大期间表示,江苏持续推动强链补链行动计划,围绕产业链发展,注重在投入领域上有效引导。10年来,江苏累计建成了投产百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85个,50亿元以上项目205个,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2万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接近40%,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的比重接近48%。

江苏制造业的集群地位和主导力显著增强。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物联网、软件和信息服务、纳米新材料、新型碳材料等6个集群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列全国第一;2021年全省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规模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70%左右,比2012年增加10个百分点以上。

为了进一步塑造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的竞争优势,江苏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围绕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64个细分产业领域,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并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将“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纳入具体指标体系。

科技赋能

保持制造业占比基本稳定,起关键作用的增量应来自哪里?科技创新!

过去十年,作为全国首个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省,江苏每年组织实施100多项前沿领域和前瞻技术攻关项目、80项左右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截至2022年6月,江苏培育建设的29个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项目已取得一系列新的突破,有力提升了江苏在战略前沿的创新能级。

江苏的创新投入不仅仅体现在政府的引导。据江苏省政府披露的数据显示,2012年到2021年,全省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从2.38%上升到2.95%,接近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水平,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5.7件提高到41.2件、居全国各省份首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从37.5%上升到47.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56.5%提升至66.1%。

如今,全国15.1%的领跑技术分布在江苏,1/5的高技术产品出口来自“江苏制造”。

为了将“江苏制造”迈向“江苏智造”,据介绍,该省计划用3年时间,5.7万家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实施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到2025年,江苏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3.5%左右。仅今年上半年,江苏有2.2万家规上工业企业启动实施改造。

“智改数转”正给江苏制造业带来生机活力,也为地区产业经济注入“新动能”。南京的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无锡的车联网、苏州的“5G+工业互联网”,一个个新兴数字产业地标加速崛起,形成了更多的先发优势和领跑优势。

2025年达到48.5%,这是江苏“十四五”规划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的预期。现实是开局之年就达到了47.5%,这从一个侧面显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超预期。

厚植沃土

江苏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让越来越多的企业、人才、资本选择江苏、扎根江苏。

江苏是全国最早一批为优化营商环境立法的省份。从2020年的《江苏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到2021年的《江苏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的通知》,再到2022年的《江苏省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江苏不断深入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为企业发展打造更加优良的生态环境、增加发展内生动力。

通过陆续推出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组合拳”,2021年江苏省企业开办平均用时压缩至1.5天,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258.5万户、总量达1358.9万户,均列全国第二位。

在南京财经大学副教授、现代服务业智库研究员徐圆看来,快速增长的市场主体,证明了营商环境优化给经济发展带来的活力、韧性与潜力。

河海大学区域和城市高质量发展智库首席专家表示,实体经济是江苏最大的经济优势,其中制造业的占比大,有着相对完备的产业配套能力,自主可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在加快形成,这决定了江苏经济增长潜力大、发展后劲足,具有较强的韧性。在近两年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这一优势体现得格外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