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纵览 > 东北振兴
东北振兴

当前东北地区经济增长问题成因与创新转型对策时间: 2015-08-19信息来源:李政 作者:wyg_admin 责编:

 摘要:前,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面临一定困境,但应正确认识“新东北现象”及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新机遇。表面上看,“新东北现象”是经济结构问题;深层上看,“新东北现象”是创新创业问题,根源则在于东北地区经济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创新水平不高且动力不足、创新创业环境及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所需要的体制与机制不完善。未来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基本路径包括: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完善创新创业环境;深化创新创业体制机制改革;加快“五化”融合;大力吸引和培育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构建互利共赢开放型经济体系,促进区域与国家间协同创新。

  关键词:“新东北现象”:经济增长;企业家精神:创新转型路径

  2014年,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经济增长速度分别是5.8%、6.5%、5.6%,GDP增速低于全国7.4%的平均增速,集体跌破合理区间。从财政收入看,2014年吉林省增长4.9%,黑龙江省增长1.8%,辽宁省下跌4.6%,均远低于8.6%的全国平均水平。2015年,从全国各省市一季度GDP增长速度比较看,辽宁省最后,吉林、黑龙江两省分别位列全国倒数第四位、第五位。东北地区经济增长整体表现不佳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探讨:为什么经过十年振兴,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形势依然严峻?“东北现象”又出现了吗?

  一、正确认识“新东北现象”及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新机遇

  (一)“新东北现象”的正确认识

  东北老工业基地始建于国家“一五”计划时期,在20世纪60年代的“三线”建设时期迅速发展。其中,辽宁省主要是装备制造业基地,吉林省主要是行走工业基地,黑龙江省主要是重型机械工业基地。东北三省为我国建成并拥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20世纪末,由于东北地区市场化改革启动较晚、国有企业历史包袱沉重、承担大量改革成本、资源枯竭型城市较多等原因,东北三省普遍遭遇了大量企业倒闭、大批产业工人下岗、就业矛盾突出等困境,被称为“东北现象”。为此,国家早在“十五”计划期间就开始采取措施积极推进老工业基地改造。2003年中央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2009年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经过十多年的改造和振兴,“东北现象”中的大部分困难和问题得以解决。2002年,辽宁省城镇登记失业率高达6.5%,下岗职工达76.5万人,而2014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仅为3.4%,实现就业近百万人。2003~2012年的10年间,东北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两番多,年均增速达12.7%,城乡居民收入业大幅提升。2008~2012年,东北地区经济增速最高达12.4%,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近期,东北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回落,但人民生活和就业并没有受到显著影响。东北地区能源、钢铁等部分传统产业虽遭受严重冲击,但信息技术和医药健康等新兴产业正在崛起。因此,被称为“新东北现象”。“新东北现象”不同于十多年前的“东北现象”,是传统老问题和新常态下东北地区向着更高目标迈进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并存。“新东北现象”更多是局部问题、结构性问题和转型升级问题,是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二)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新机遇

  首先,国家实施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机遇。2014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为东北三省未来改革发展指明方向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吹响了东北地区新一轮振兴的号角。此后,中央对东北地区的发展振兴做出了重要而具体的指导。近期掀起的关于“新东北现象”的大讨论,已形成东北三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良好氛围。

  其次,制造业大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机遇。近来,国家十分重视制造业发展,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相继推出“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为东北地区传统产业改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目前,东北三省已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沈阳、大连、哈尔滨等城市已形成具有国家竞争力和较高创新水平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产值不断上升。同时,东北三省的现代化农业基地也已建立。

  再次,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四化”同步发展,注重生态文明建设,这对科技创新资源和生态资源较为丰富的东北地区十分有利。以每10万人口高等学校的平均在校生数为例,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在全国排名分别为第6位、第7位和第10位,人才拥有量为全国前10位。特别是吉林省每万人中拥有的大学生、工程师和科学家在全国名列前茅,取得大豆杂交种、混合动力汽车、CO2聚合材料、聚醚醚酮新材料、艾滋病疫苗等一批具有原创性的重大科技成果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

  最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和强化依法治国,努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破除长期制约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实施“一带一路”等战略,有利于东北地区发挥沿边近海优势;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有利于促进东北地区城乡统筹发展。辽宁沿海经济带、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与黑龙江对俄沿边开放相互融合,以及长春市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节点城市纳入国家“一带一路”规划等,形成了东北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所有这些都成为东北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基础。

  二、客观理解东北地区经济的深层问题及其根源

  尽管“新东北现象”的困难程度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但其所反映的经济增长速度严重下滑等问题也不容忽视。事实上,东北经济问题的成因极其复杂,既有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际经济环境不良等外部因素,也有该地区历史文化、作为国家商品粮基地承担国家战略任务、市场发育不足、民营经济欠发达等内部因素。表面上看,“新东北现象”是经济结构问题;深层上看,“新东北现象”是创新创业问题,根源则在于体制机制改革改革不到位、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缺乏企业家精神。

  (一)东北地区经济结构性矛盾较突出

  一是传统重化工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过高,而服务业所占比重偏低。数据显示,黑龙江省工业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始终保持在50%以上,其中能源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高达70%以上。2014年,吉林省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2.8%,重工业增加值是轻工业增加值的2.25倍,高新技术制造业占工业比重仅为8.4%。辽宁省仅装备工业、冶金工业、石化工业增加值之和,就占到整个工业增加值比重的65%左右。2014年,吉林省、辽宁省和黑龙江省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36.2%、41.8%和45.1%,均明显低于全国48%的水平,其中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所占比重比发达地区低20个百分点。二是国有经济比重较大,民营经济发展滞后。2014年,吉林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51.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10个百分点,而辽宁省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个百分点。“201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吉林省仅有1家,黑龙江、辽宁两省分别有4家和9家,而发达省份浙江、江苏、广东三省分别有139家、96家和21家,差距十分明显。

  (二)东北地区创新水平不高且动力不足

  一是虽然东北三省的创新有一定基础,但东北创新不足仍是主要矛盾。资料显示,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国内专利申请量排名分别为第15位、第17位和第25位,位次基本属于后段。同时,从东北三省的专利授权量看,2005年占全国的7%,但到2014年占比下降到4%。吉林省新产品开发和专利申请分别仅占全国的0.83%和0.51%,全国1098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仅占13位。二是东北创新无法就地产业化。东北三省的创新成果转化存在较为明显的“孔雀东南飞”现象,无法实现就地转化,多数成果是转移至南方地区异地产业化。科技成果熟化和转化能力不强,科研与市场需求分离,与成果转化脱节,科技成果中间试验、应用开发和转化环节薄弱。长春技术成果市场化指标仅居全国第21位。三是东北创新资金投入不足。东北三省的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辽宁省为1.6%,吉林省为0.9%,黑龙江省为1.1%,均低于2.08%的全国平均水平,投入严重不足。以吉林省为例,2014年吉林省的研发投入经费支出、地方财政科技支出、企业研发投入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企业技术获取和技术改造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等4个指标排名均在全国20位之后。

  (三)创新创业环境及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所需要的体制与机制不完善

  无论是促进创新创业还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体制机制无疑是前提、是关键。影响企业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与环境包括政府决策与运行机制、服务意识、财税政策、金融政策、技术政策、人才政策、企业孵化政策、市场开放政策等,归结起来看是政府主导经济发展问题、放权问题以及服务政府、责任政府等问题。在这些方面,东北三省较发达省份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创新激励不足、金融支持较弱。东北三省的融资途径主要是向银行贷款,间接融资的比例非常高,直接融资的比例非常低。同时,东北三省金融机构的数量、服务创新的模式都很少。此外,东北地区创新创业意识不足,安于现状的思想较为普遍,整个地区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严重不足,远不及东部沿海等地区。部分地区行政效率偏低,基层“吃拿卡要”现象较为普遍,“等靠要”意识显著,以至于创新创业人才大量外流,成为“创业沉寂地区”和“创业不活跃地区”。

  三、东北地区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基本路径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未来经济发展应由过去的政府主导、依靠投资拉动和要素投入为主向转变为由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依靠改革和创新来驱动转变,形成内生的经济发展动力。在这种情况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并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李克强总理也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是我国适应国际国内新形势的必然之路。根据以上分析,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来说,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更是其实现转身与再腾飞的关键所在。

  (一)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完善创新创业环境

  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完善创新创业环境,使老工业基地变身企业家创新创业沃土。要在东北发展创业型经济,即使其易于创建和发展企业,使生产性创业活动得到良好回报,使大企业保持创新性。首先,在东北地区营造企业家精神与鼓励、激励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东北地区不缺资源、能源,甚至也不缺科技成果,唯独缺乏的就是企业家精神与创业文化。创业文化是一种包容个性与失败,诚实守信,勤奋务实,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文化;是一种尊重企业家和创新者,尊重知识、专利和劳动成果,遵纪守法、提倡公平竞争的文化。其次,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政府的工作要点不在于提高经济增长率和进行固定资产投资,而在于改善基础设施和提供创业发展、安居乐业的软硬件环境,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再次,建立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财政税收支持体系与融资等服务体系。如,加大对创新创业活动的税收减免和优惠力度,大力发展创业投资,积极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的网络与平台建设。最后,完善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创新者的积极性和内在动力。此外,还应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创新者权益。

  (二)深化创新创业体制机制改革

  深化创新创业体制机制改革,使政府和市场都能在促进东北地区创新创业中发挥应有作用。以色列等国的成功经验表明,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过程中,市场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对于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至关重要;而同时,政府也通过创新战略与政策引导、创新扶持和服务工作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首先,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大幅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缩小对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范围,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项目,建立导向明确、指标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其次,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投融资支持体系。可借鉴中关村的天使投资、科技保险、科技担保等各种金融组织对创新创业的支持。最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东北地区拥有良好科技资源和科技成果,但未能合理有效发挥其作用。为此应处理好科技和经济的关系,使科技发展服务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反哺科技创新;下放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拓宽创新成果利益分享渠道。

  (三)加快“五化”融合

  要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绿色化“五化”融合、协同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东北地区应充分利用有利条件,通过主动参与、融入“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积极对传统优势产业进行转型升级与更新换代,努力将自身打造成为新型制造业基地和农业现代化基地。一方面,推进信息化、智能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汽车、石化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培育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如。汽车产业要瞄准世界汽车智能化发展前沿,稳步发展新能源汽车、超前谋划和推进车联网等汽车产业新型业态。另一方面,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通过提升农业规模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推动农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推动农业由资源消耗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推动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职业农民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和新型城镇化相结合,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此外,东北地区要特别注重打造汽车、医药、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集群,并通过延伸农业等上下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聚和规模优势,进而形成创新创业生态圈。

  (四)大力吸引和培育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实施“筑巢引凤”战略,大力吸引和培育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发展创新创业经济,人才是关键。当前制约东北地区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人口流失、人才外流。为此,有关部门必须采取有效策略、下大力气使这一状况有所改善,争取能吸引、留住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为东北振兴做贡献。同时,推进高校教育改革,做好创新人才培养的工作。高校应倡导创新教育,增设创新、创业课程,建立创新、创业基地,同时结合实际创新需求搞研发,发挥高校优势,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另外,应鼓励高校行政人员适当参与创新研发工作,避免高级人才资源浪费。

  (五)构建互利共赢开放型经济体系,促进区域与国家间协同创新

  加强交流合作,构建互利共赢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促进区域与国家间协同创新。以研究机构、创新创业高端论坛等为依托,有效整合国际国内资源、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市场,建立官、产、学、研创新联盟,搭建各种平台,提升东北地区企业创新创业能力。

  总之,东北振兴与创新驱动发展关键在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离不开市场的作用,也需要政府积极作为。而要有效发挥两者作用,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一定要转变观念和职能,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构建有效支持创新创业的体制与机制。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编发:王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