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纵览 > 东北振兴
东北振兴

创新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东北地区“二次振兴”时间: 2017-02-07信息来源:任嘉嵩 刘家铭 王裕翔 作者:hjr_admin 责编:

DOI:10.14115/j.cnki.zgcz.2016.16.028

  当前,东北地区经济增速下降较为明显,2015年东北三省的整体经济增速为5.5%左右,明显低于全国6.9%的平均水平。东北地区应抓住“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带”的发展机遇,准确定位东北区域经济发展,充分发挥特色产业竞争优势,加快建立区域协同创新机制,实现东北“二次振兴”。

东北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优势与问题

  一般来说,特色产业主要指在进行区位优势比较中,某一区域的某一产业通过资源、技术、人力、物力、环境甚至政策等的有效整合后,形成独特的、唯一的和不可复制的,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或者这一产业与其他区域相比具有独特优势和绝对比较优势。一个地区或地方应当努力挖掘自己的特色产业,才能在市场竞争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长期以来,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民族风俗以及政策制度等因素的影响,东北地区在经济发展、人文环境以及对外交流等方面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区域特征,具备特色产业发展的天然基础。如东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炭等资源的主要产区,土壤肥沃,平原面积辽阔,加之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发展高质量的现代化大农业提供了天然保障。同时,东北地区的气候条件,赋予了这里独特的冰雪文化,具备其发展特色产业的天然优势。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同样具有鲜明的标志性特征,辽宁省的满族风情,吉林省的朝鲜族以及黑龙江省的鄂伦春族渔猎和俄罗斯风情文化等都是国内独一无二的特色民族资源,具有鲜明的不可复制性。民族性越强,特色性就越强,竞争力就越强,越容易形成特色产业。但是,当前在全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背景下,东北地区特色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与问题亟待解决。

  (一)资源优势分布不均,辐射带动力不足

  东北地区长期存在着经济发展中的条块分割问题,成就了一大批具有资源特色的城市和地区,但同时也为这些城市和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困惑。自然资源的天然分布状况以及我国长期对自然资源的计划经济导向,在东北地区形成“有矿富,无矿穷”的特殊经济现象,比如黑龙江省大庆市GDP占到全省GDP的60%以上,而大庆市的人均收入在黑龙江省更是高于哈尔滨地区的人均收入水平。利用资源开发推动经济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初期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是由于资源深加工匮乏、资源产业链不完善,加之区域协同创新能力较弱以及计划经济导向等因素,使得资源中心区域的经济辐射带动效应不能充分发挥,最终使东北地区错失了我国以能源开发拉动经济增长的黄金期,造成区域整体经济规模低下,增长乏力的局面。同时,也造成了今天资源枯竭以及面临枯竭的“资源中心”地区优势不优,特色不特的发展现状,给其经济可持续发展留下了一个待破解的难题。

  (二)产业规模化程度较低,核心竞争力弱

  目前,就东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可利用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特别是当前的政策条件而言,东北地区应该具有更强的社会经济带动效应和极大的发展潜力,然而产业规模作为技术创新和品牌创新的先决条件,却一直不能得到有效提升。同南方经济发达省份与地区相比,东北地区整体产业规模偏低,产业集中度不高,规模效应不明显。已有特色经济的发展仍然处于粗放型、分散化发展状态,多数特色产业集中地区品牌数量较少,尤其是缺少知名大品牌与龙头企业集团,导致特色产业发展的主体企业规模较小、技术较弱,缺少集约化的发展模式与途径,难以形成以特色资源优势为中心的核心竞争力,直接造成特色产业整体抵御风险的能力较低。特别是,仍有一些地区还处于特色产业资源的无序开发阶段,发展经济的思维比较原始和单一,导致特色产业链条不完善,特色资源深加工程度较低,造成特色资源不能充分利用,难以形成特色经济优势和可持续的带动效应。

  (三)区域协同创新能力较弱,重复竞争明显

  就当前东北各区域的经济结构来看,经济发展共性成分更多。与南方经济发展实现功能区域内产业集聚模式比较,东北地区则是以省区为单位的单一的产业集聚,比如辽宁省与黑龙江省的装备制造业,吉林省与黑龙江省的现代化大农业,还有三省份冬季的白色旅游服务业,这种“自顾自”产业发展模式与理念很难适应规模经济发展趋势,而且容易造成特色资源的浪费和恶性竞争,不利于东北地区在经济新常态下逐渐形成特色竞争优势。

  (四)思想与观念的落后始终是东北发展的深层次原因

  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除了有长期形成的体制方面的原因,思想上与观念上的落后始终是东北地区经济滞后,甚至是经济乏力的深层次诱因。长期计划经济的指令与调控,导致东北区域性经济的自发调节与政策引导主动性不强,东北地区早已习惯于被动接受中央宏观调控的结果,而自身对区域经济的调节与适应性明显滞后于南方经济发达地区。加之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重工业为支撑的现实,使得东北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速度与质量都受到极大的限制。

实现特色产业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

  新时期,东北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应该是正确定位与处理好区域发展战略,抓住俄罗斯远东开发开放战略的历史机遇,依托中俄边境贸易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以及“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带”的地理优势,创新特色产业发展路径。

  (一)转变观念。首先,政府要充分认识当前国际、国内以及东北地区的经济形势,加快政府职能的有效转变,明确服务型政府的宗旨,一切政府规程与活动都要从服务社会、服务经济和服务民生出发,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逐渐培养和提高主动调节和适应经济的习惯与能力。其次,是全民思想与观念的转变。通过政府的有效宣传与积极引导,普及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思想,依靠全民合力,潜在创新的张力以及大众创业的动力,加快推进东北地区的“二次振兴”。

  (二)整合资源,有序竞争,形成合力。针对东北地区特色产业的可持续性与核心竞争力,比较我国南方经济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结合当前经济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东北地区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加快建立区域内的协同创新机制,在产业内部突出各省区优势特色资源,以各省区为单位逐渐形成东北地区的主体功能区划分,各主体功能区以自身特色优势服务于东北地区的大产业发展理念,有效整合区域内特色资源优势,推动有序竞争,形成合力。

  (三)向北走特色产业跨国联合经营之路。随着俄罗斯远东开发开放战略和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具体实施,中俄两国的合作与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东北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也将处于重要的历史机遇期。东北地区应在充分整合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优势的基础上,与俄罗斯就双方特色产业的国际化发展进行深度合作,可以采取跨国联合开发经营模式,通过联合开发、开放与经营彼此的特色领域和部门,最大限度地整合双边的特色资源,从而实现特色资源的互补与优化配置,实现特色产业空间规模效应。跨国联合经营模式主要是双边相互提供本国特色资源相关信息及发展状态,通过相互转让高级特色产业所需的初级特色产业要素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降低彼此特色资源识别与开发成本,有效整合资源,缩短特色产业开发周期,从而提高特色产业发展效率的创新模式。共同开发的特色资源由双方共同享有、使用和经营,同时,期间只涉及初级特色产业要素的进口,有可能在贸易关税上享受到一定的优惠政策。

  (四)区域内充分发挥创新金融工具的推动作用。应依托国家相关政策,通过有效监管与合理引导,灵活运用与有效整合各种资本形式,充分发掘金融市场潜在的创新机制,利用多种创新金融工具整合与配置资本的功能,有效引导各种闲散资金合理、充分流动,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可以通过发起设立“东北特色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的方式,将区域内外各种闲散资金有效聚集起来,专门从事东北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相关投资与建设,有效解决东北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

  【本文是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重大合作项目“新时期东北地区‘富民强边’战略研究”(编号:2013GXS2D020)、黑龙江省社科研究规划青年项目“黑龙江省民营经济投资竞争领域的动力机制、模式及对策研究”(编号:12C026)和黑龙江省社科研究规划重点项目“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视域下黑龙江省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编号:15JYA01)的成果。】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
 
责任编辑    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