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特写 > 粤港澳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

鼓掌杂记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远之 作者:admin 责编:


 

看时下电视综艺类的节目,常常被节目现场观众如潮如雷的掌声所感染。直到有一次到节目制作现场当了一回观众,才发现“掌声”是编导向观众“要”来的。播出时,早已经过后期的剪辑、加工、合成了,如同真的一般无二。原来,在节目现场,节目还未正式开始时,现场观众便在编导的要求和指挥下,一遍又一遍地鼓起了掌,直到把手掌拍疼,直到导演满意为止。当然,这也不能一概而论。但至少有了这次亲历之后,再看综艺类节目时,总觉得掌声没有那么响亮,观众也没有那么兴高采烈。这类掌声,自然是为了烘托节目播出时的效果,图的是好看热闹。在这里,鼓掌是为了秀节目。

上个世纪90年代,有机会与组织部门的同志一起到市县参加干部工作考核。组织部门的同志见多识广,茶余饭后,常常讲一些段子或笑话之类的东西来活跃气氛。其中有一个是“下面可能有掌声”的故事。大致是说,一个工农出身的领导干部,每有会议讲话,自然由秘书代劳执笔,这个当领导的常常是屁股往主席台上一坐,照本宣科,一口气读完了事。秘书虑事自然周全细致,可能是考虑到会议的节奏和气氛,有一次,在一段文字结束之后,加了个括弧,括弧里面写着“下面可能有掌声”。秘书的本意是,请领导读到此处可拉长语调或抬高嗓门,或稍作间歇停顿喘口气,因为,台下可能有掌声啊!可弄巧成拙的是,偏偏那个领导干部一股脑儿地连括弧带括弧里的“下面可能有掌声”都大声念了出来……听后笑后,在同情那个工农出身的领导干部“无辜”的同时,却又可窥、感叹当下会风之一斑!在这里,鼓掌成了会议的一种仪式和点缀。

在革命圣地西柏坡纪念馆里,有这样一块文字展板: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七届二中全会做出六条规定。其中,第四条是“少拍掌”……在这里,“少拍掌”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智慧和清醒。

考证“鼓掌”的出处,并没有发现确切的答案。有这样一种版本:据说在2000多年前的古罗马,在一支与罗马交战的蛮族里,有这样一个习惯,当首领讲完话或发出号召后,士兵们会敲击手中的武器,发出声响以示支持。这比罗马士兵用“呐喊”来“响应领导”当然要容易和有声势得多,因此,这一做法渐渐被罗马士兵学会,最后发展演变为“鼓掌”。

《古拉格群岛》是俄罗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仁尼琴的不朽名著,其中写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斯大林亲自出席党的代表大会,全体代表听到领导的脚步声即开始全体起立、热烈鼓掌,但鼓着鼓着出现了一个重大问题——谁也不敢率先停下来。于是全体代表就这样站着鼓了20多分钟的掌,直到有一个人停了下来,会场才随即变得静悄悄。代表们都特别感谢那位同志,但他们却永远没有向这位同志表达谢意的机会。因为,会后这位代表被“清洗”了。在这里,掌声的背后裹杂了阴冷和血腥,以及许多不明不白的东西!

写到这儿,我似乎忽然明白了时下有些场合的掌声所蕴含的几多意味!其实,考察历史,还有一个有趣而耐人寻味的现象,那就是:当你在台上时,在你面前鼓掌鼓得最欢的那个人,又常常是瞅准机会在你屁股后面猛踢一脚的那个人……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