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特写 >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构想时间: 2016-10-16信息来源:刘云中 作者:hjr_admin 责编:

     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是高度平等开放的全球性合作,需要各国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总体看,我国应着眼长远,逐步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目标;务实合作,有效应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地缘政治挑战;以道路联通和贸易畅通为核心,架构“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合作走廊;文化与经济相映衬、对外援助与互利合作相携手,凝聚国际合力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大国土开发空间结构调整力度,夯实增强国际影响力的基础。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畅通;国际合力
     中图分类号:F75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5)07-0018-04
     DOI:10.16528/j.cnki.22-1054/f.201507018
     作者简介:刘云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不同的文明和国度,展现了开放合作共赢的精神。随着交通、通信技术进步和基础设施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范围将不断拓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高度平等开放的全球性合作,任何国家都可通过参与这一合作,实现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1]当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不是一国一地一时的事情,而是需要国际社会长期的共同努力。
 
     一、着眼长远,逐步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目标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国家的战略构想,是着眼长远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不能拘泥于一时一地的形势和利益。“一带一路”战略的首要目标是解决国家安全机制,其次是实现文化认同和包容,再次是促进国内国际经济的相对均衡发展。国家安全机制即通过加强海上、陆上的合作,谋求海上和陆上两个方向经济的安全,即构筑国家硬实力。文化认同和包容是以“丝绸之路”为象征,谋求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在世界文化谱系中增强中华文明所体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即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实现国内国际经济的相对均衡发展指通过国内经济包括产业结构、贸易结构、空间结构等方面的结构调整,促进国内国际经济的相对平衡。
 
     从积极务实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看,应以构建“丝绸之路发展共同体”为战略目标,在平等、互利和均衡的基础上,着力推动沿线各国建立开放互助型经济体系,逐步消除关税、非关税及其他阻碍合作的制度壁垒,衔接或统一关税制度,逐步实现货币可兑换,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实现人员、货物、资金和劳务自由往来,全方位深化人文、科教、生态等领域合作,实现政策沟通常态化、贸易投资自由化、人员往来便利化、文化交流机制化、生态保护协作化,通过地区经济联系建立和巩固沿线各国繁荣稳定、共同发展的基础。
 
     我国应在“丝绸之路发展共同体”中确立重要的地位。第一,要作为发展合作的发起倡导者。中国基于平等互信、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理念,提出实现“五通”,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实现区域大合作的发展愿景,倡议沿线各国加强务实合作、创新合作模式,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第二,要成为发展合作的主要依托者。我国在市场规模、资金、技术、产业体系、项目投资等领域具有综合比较优势,长期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因此应通过深化互利合作使沿线各国能够分享自身发展的红利,为区域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源泉。第三,要成为合作平台的积极构建者。切实推进发展合作,要在对话沟通、跨境投资、经贸往来、人文交流、调解仲裁等方面构建一系列高效务实的软硬件平台。我国在发展合作中占据特殊地位,在全球和地区经济治理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当成为发展平台的主力构建者。第四,要成为合作秩序的坚定维护者。维护本地区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外交战略方针。在发展合作中,我国要与沿线各国积极沟通、平等协商,最大程度地寻找互利合作的战略契合点,共同确定发展合作的原则规则、合作机制,同时承担相应的大国责任,努力成为合作秩序及地区和谐稳定的坚定维护者。[2]
 
     二、务实合作,有效应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地缘政治挑战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自然条件复杂、资源丰富、利益交错、民族众多、文化差异大、地区不稳定因素较多、宗教作用强,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实施。更重要的是,各大国都提出了相应的丝绸之路构想,但其目的并不完全一致,利益关系复杂。客观地讲,在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如果能够处理得好,则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如果不能协同,则可能互相掣肘,收效甚微。从地缘政治看,地区的政治经济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大国的势力范围划分,如果没有单一明确的大国势力存在,则很可能成为多个大国的角力场,显然目前的中亚乃至西亚地区就是这样的地区。近十多年来,美欧俄日等国都针对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提出了战略构想,如日本的“丝绸之路外交战略”、俄印等国的“北南走廊计划”、欧盟的“新丝绸之路计划”、美国的“新丝绸之路战略”、俄罗斯的欧亚联盟和欧亚经济同盟、韩国的欧亚计划等。
 
     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要秉承“相互尊重,平等协商;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经济为基,协同推进;开放包容,多向合作”的基本原则,扎实推进“丝绸之路发展共同体”建设,消除治理机制低效率、碎片化的现象,需要沿线各国积极主动参与,探索建立机制化的合作途径,为优化全球治理机制作出贡献。
 
     (一)建立对话协商平台
 
     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协调会议”制度,并逐步向对话沟通组织化、机制化、常态化过渡。对话沟通机制可包括多层级多渠道,如元首会议(每年一次)、相关部长会议(财政、金融、交通、商务、旅游主管部门,一年至少一次会议)、常设法律仲裁机构(由各国选调法律专家组成,协商处理合作纠纷事宜)等。要统筹丝绸之路发展共同体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关系,巩固和强化上合组织平台,推动合作从安全领域向经贸、人文领域拓展,争取在上合组织框架下就能源合作、经贸关系等形成多边机制。
 
     (二)建立开放包容架构
 
     要多边双边相结合,在多边框架下达成战略协同,推进制度建设和规则制定;在双边层面切实推动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合作,早期以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为依托,形成更广覆盖的经济发展促进组织;建立开放架构,在接受共同发展原则的基础上,按自愿原则吸纳新成员。
 
     (三)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
 
     “丝绸之路发展共同体”的使命在于营造适宜贸易、投资、文化交往等合作的制度环境和搭建宏观合作框架,应遵循市场规律,围绕经济活动主体的客观需要,进行制度设计,消除壁垒,营造适合经贸合作的区域发展环境。在微观层面,企业是经营活动的主体,应以市场机制为基本规则进行投资和运营决策,政府可引导但不宜进行直接干预。
 
     总之,丝绸之路沿线各国要充分利用亚洲合作对话、亚信峰会、上合组织等现有对话机制与合作平台,加强沟通,增进互信,求同存异,发挥各自优势,互帮互济,将地理毗邻优势、经济互补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优势、持续增长优势,这样才能使现代丝绸之路焕发出新的蓬勃发展活力。
 
     三、以道路联通和贸易畅通为核心,架构“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合作走廊
 
  “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交往的主要通道,中巴、孟中印缅、新亚欧大陆桥及中蒙俄等经济走廊构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基本架构。其中,中巴经济走廊注重石油运输,孟中印缅强调与东盟贸易往来,新亚欧大陆桥是中国直通欧洲的物流主通道,中蒙俄经济走廊偏重国家安全与能源开发。这些重要的经济走廊大都经过我国西部地区,西部地区虽地域广阔但基础设施薄弱,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丝绸之路经济带”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交通设施建设和油气管道建设。交通设施建设包括铁路、公路、口岸、民航,重点面向中亚、南亚、东南亚,优先考虑中老、中泰、中缅、中巴、中吉乌等铁路项目及中塔公路、中哈公路等重点改造路段。油气管道要面向油气运输的战略通道,包括中俄、中亚天然气管道,中缅油气管道都作为重点项目建设。同时,加快西南电力通道、中俄电力通道的建设和升级改造。
 
  充分利用经济走廊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加强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尤其是较为临近的中亚国家间的产业及贸易合作。通过股权投资、债权融资、技术合作、工程承包等多种方式加强能源资源及农产品等方面联系,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稳定的基地、市场和品牌声誉。通过有形的交易场所和严格的质检,提高我国的消费类产品在沿线国家的市场占有率和美誉度。通过政府、行业协会等方面的交流协商,加强与沿线国家及地区在技术标准、货币流通的合作乃至一体化进程。尽快签署鼓励和保护贸易投资的多边协定,为双边、多边投资项目提供共同的法律保护和争议解决依据,加快推进投资自由化。
 
     强化国际沟通协调,促成沿线国家间尽快达成共识,先行推进制度建设合作,加快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进程,创造更加开放与自由的贸易投资环境。借助丝路基金,打造立足经济带、面向全球的投融资平台。充分吸收利用现有国际组织资金和技术援助,加强与成员国合作,通过共建方式加快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建设。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沟通,尽快签署公路、铁路、航空运输便捷通关合作协定,统一海关、检验检疫等通关要求,简化沿途手续,提升跨境运输衔接效率。在国内,建立基础设施投资统筹协调机制,整合资金、保险、建设和技术等能力,提高基础设施投资综合能力。完善国内大陆桥沿线陆海港口海关、质检、税务、工商等多部门合作机制,施行单一窗口管理;鼓励我国物流运输企业兼并重组,提升专业化水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统一的综合信息中心和运营管理平台,提升物流调度能力。
 
     四、文化与经济相映衬、对外援助与互利合作相携手,凝聚国际合力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
 
  加大走出去力度,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形成重要的资源储备和加工制造能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资源丰富,能源资源、有色金属及贵金属等储量大,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资源,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联合国际上的大型跨国公司,与资源所在地国家密切合作,可获得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而且在目前大宗商品价格相对低迷的时期,还可借助国家资金的支持,加快战略资源所有权的储备力度。更为重要的是,还应与沿线国家合作,通过国家的支持,借鉴国内产业园区建设的经验,发展有需求、有市场的产业,从而带动当地就业、提高当地居民收入,为当地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是一条经济带,还是文化的纽带,不仅要算经济账,还要搞好文化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从国际合作的角度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很多国家经济欠发达,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备。因此,一方面,可吸引当地年轻人到中国来学习,传授技能;另一方面,要结合对外援助,根据当地文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多举办一些社会事业工程,如适合当地居民需要的医院、学校、宗教文化活动场所。由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差异较大,对这些设施的需求差异也大,这就要求做很多细致的工作,不能以一个模式来复制。在建设之前,可多做一点前期需求调研,了解当地真正需要的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则可选择建设规模较小、技术复杂程度较低、费用相对也较低的文化社会基础设施; 而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高一点的国家,则可选择建设规模较大、标志性较强的文化社会基础设施。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际合作过程中,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是必须坚守的底线。事实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很多地方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有些地方的资源开采利用方式很粗放,对环境的破坏很大。而且,由于地缘政治的关系,很多生态环境影响是跨国的,也是国际争议的焦点。因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是增强我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过程中国际影响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一方面,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要坚持环保和可持续原则,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资源的开采利用率。另一方面,要开拓投资来源、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项目,包括城市的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可从规模相对较小、地方性的环境保护入手,然后逐步扩展到大型的、跨地区及跨国的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为沿线各国人民谋实实在在的福利。
 
     五、加大国土开发空间结构调整力度,夯实增强国际影响力的基础
 
     良好的国土开发空间结构是保障“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目的之一。[3]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角度看,在“高效、公平、安全”的总体要求下,迫切需要形成更为均衡的国土开发空间结构。
 
     (一)加强沿边开发开放力度
 
     我国边疆地区多数高山连绵、交通不便,同时很多地区也是少数民族集聚地区。应通过全面规划、加大中央财政的支持力度、改善交通条件、改善沿边地区和国内其他地区联系的便捷程度、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措施,促进沿边地区的发展。还要通过提高教育科技投入,加强沿边地区人口的人力资本积累,提高其向开放型社会转变的能力。加大沿边生态脆弱地区的环境保护力度,提高其内生发展能力。同时,鼓励沿边及广大内陆地区充分利用区域经济一体化、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机遇,积极承接沿海地区和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实现区域优势互补,夯实沿边及内陆地区的经济基础。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加强国际次区域合作,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两手抓”,加快边境贸易区建设,完善边境口岸功能,提升边境地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水平。
 
     (二)加快东中西部高度整合、高效联动的经济带建设步伐
 
     我国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是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四大板块协调发展,近年来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国内的区域间联系发生重要变化,东中西部间的联系不断加强。与此相适应,也可看到国家的区域政策和区域规划对打造东中西部区域联动的经济带给予高度重视。今后,全国由南到北有望形成由珠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陇海-兰新经济带、京津冀-呼包银经济带和大东北经济区构成的“四带一区”的经济协作基本格局。四条连接东中西部的经济增长轴线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和振兴将构成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新格局。东中西高度整合、高效联动的经济带正是我国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框架,我国应在东中西部紧密结合的经济带上设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试验区,为经济带提供国际贸易投资合作新平台,扩大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合作范围,发挥地缘优势,扩大对外开放,打造亚欧国际大通道重要枢纽,深化中国与中亚、南亚和东北亚的经济合作。
 
     (三)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重要节点的建设,加快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支点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重要城市和城市群以其经济实力、文化活力展现着丝绸之路的历史魅力和时代要求,这些城市是丝绸之路得以畅通的重要节点。丝绸之路实际上也是重要的城市带,况且城市众多,在未来建设过程中,可通过适当分类,结合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等规划,逐步推进重要城市和节点城市建设。
 
     参考文献:
     [1]李伟. 在“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上的主旨演讲 [N]. 中国经济时报,2014-12-18.
     [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和国际影响 [R]. 2014.
     [3]肖金成.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结构 [N]. 人民日报,2010-03-09.
 
     (责任编辑:张佳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