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特写 >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问题研究时间: 2016-07-13信息来源:刘建国 梁琦 作者:hjr_admin 责编:

  摘要:本文总结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域外大国官员、学者对于“一带一路”的态度,收集归纳了国内外专家对于“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面临的地缘政治因素以及推进的策略等问题的看法,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一带一路;能源;国际合作
  中图分类号:F4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355-(2015)07-0017-04
  Doi:10.3969/j.issn.1003-2355.201507.003
 
Abstract: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attitudes of foreign country officials and scholars about 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 and sums up the main point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experts about the geopolitical factors, as well as the strategy of the energy cooperation under 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 Finally, the author gives some suggestions on promoting energy collaboration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
Key Words: One Belt and One Road; Energy;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收稿日期: 2015-6-19
     基金项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重点课题(编号:A2015061008);
     作者简介:刘建国,男,博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国际能源合作相关研究。
 
  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能源合作既是重要内容也是重要支撑。能源出口在中东、俄罗斯一中亚地区国家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满足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是以中印为代表的亚洲新兴经济体发展的主要诉求。区域内能源合作基础好且利益结合点多,进一步深化合作潜力大。
 
  “一带一路”覆盖面积广,而能源合作又是很多国家外交战略中的重要部分,因此在合作推进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难点和挑战。为了更全面地认识“一带一路”能源合作,能够在今后的合作中抓住机遇、化解挑战,本文通过专家座谈与文章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总结了多方面问题的看法,并提出了推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新思路。
 
     1 沿线国家及域外大国官员、学者对“一带一路”的态度和基本看法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需要内部合作也需要外部国家的认可和支持,因此需要摸清区域内外国家的态度和基本看法,寻找共同点,并进行外交协调。通过梳理域内外相关领域官员及学者的观点,归纳出不同国家主要持有的两类观点。
 
     1.1 积极态度,希望通过“一带一路”实现共同繁荣

  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蒙古国、自俄罗斯、土耳其[1,2]等国学者和驻华使节,从共同发展、互惠互利的角度出发,认为“一带一路”,特别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沿线各国非常有吸引力,对这些国家的发展会起到积极的作用。能源合作特别是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将使各地区间的联系更紧密,不仅可以加快中亚国家与中国的合作,还可以实现中亚与东南亚市场对接,达到共赢共荣的发展目标。因此对“一带一路”,特别是对“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双边合作抱有比较积极的态度。
 
  1.2 矛盾、观望、期待、疑虑并存的态度?
 
  当前,不少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很矛盾。一方面,他们肯定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希望得到更多的资金、技术支持,希望借助互联互通建设,将本国的能源产品出口到中国以及区域内其他国家;另一方面,这些国家又担心加强与我国的能源合作,会造成对我国的依赖[3]。部分西方学者甚至公开质疑“一带一路”的真实目的,将其看作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视为对美国主导的世界银行的挑战[4]。也有专家认为[5,6],“一带一路”构想可能会与美国、俄罗斯、印度提出的战略构想在部分领域存在冲突,但是“一带一路”建设将给区域国家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这符合绝大多数国家的利益,因此通过坦诚、开放的沟通,可以找到利益契合点,促成相关倡议的对接。
 
  综合考虑相关专家的看法,首先,沿线国家对“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都有所期待,希望搭顺风车,加快本国发展。其次,不少国家对“一带一路”战略意图有所怀疑,在参与共建时有所保留。再次,一些大国对“一带一路”倡议态度仍不明朗,我方需要做更多沟通工作。
 
 
  2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面临的地缘政治因素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能否顺利推进,除了融资投资、项目选择和运用管理等基本面的问题之外,很重要的另外一个影响因素就是地缘政治因素。普遍认为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2.1 美、俄、曰、印等大国在这一区域的地缘政治关系、利益和战略布局
 
  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大国博弈将对“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产生较大的影响[7—9]。“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受美国影响较深, 能源合作的推进必定会受到美国的影响。而由于中亚国家多是继承了苏联的能源运输通道和贸易通道, 和俄罗斯在能源方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在与中亚的能源合作中要充分考虑俄罗斯的地区利益。此外,印度不希望别国插手南亚, 日本不希望被排除在外,区域国家希望有更多经济合作但不能有太多政治影响。
 
  2.2 区域内潜在的地缘政治风险?
 
  在开展国际能源合作时, 必须重视地缘政治问题。近期发生在缅甸、斯里兰卡、委内瑞拉、墨西哥等国的失败案例,都是出于对地缘政治风险和政治情况研究不够造成的。“一带一路”沿线地缘政治问题突出,不稳定弧从东南亚延续到北非。同时沿线区域还面临恐怖组织、地方军阀以及海盗等威胁,而沿线国家安保能力较弱,中亚、南亚地区的油气管道、海上运输船舶面临较大的安全风险。同时,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多为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很低,相关的法律法规很不规范。再加之沿线诸国中政局不稳、相互之间有较深矛盾[10],虽目前多表示支持“一带一路”,但可能受政局变化或他国挑拨而转变立场,合作中面临较大的政治和商业风险。
 
  2.3 区域内其他能源合作构想
 
  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11]希望把中亚的油气、电输往南亚,在我国的西部、西南部和南部构筑一条由美国主导的经济与能源通道。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条约[12]希望推进欧亚地区经济一体化,恢复当时的苏联地区的紧密合作关系。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旨在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吸引更多的对蒙投资,带动其产业升级,提升其能源和矿产行业地位。印度“季风”计划希望建立一个以其为中心的秩序,重新掌控这一地区的海洋通道安全。韩国欧亚倡议旨在建立贯通朝鲜半岛、俄罗斯、中国和中亚,直到欧洲的交通网络和电力、煤气、输油管网等能源网络。目前,“一带一路”只与俄罗斯、蒙古国的构想进行了一定的对接,与其他构想仍存在一定的竞争。
 
  综合考虑相关专家的看法, 地缘政治因素应该作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重要考量。“一带一路”区域的地缘政治关系是制约能源合作的外部因素,沿线国家面临较为严重的恐怖主义威胁、政权不稳等不稳定因素,这些将给能源合作带来极大的风险。
 
  3 推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思路和实施路径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实施过程中面对的不是一两个国家,也不是一两类国家。其中与我国的关系有深有浅,不一而足。同时区域内各国之间还存在种种矛盾和发展诉求的分歧, 因此在制定“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策略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1 循序渐进、互利共贏的思路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因此在推进过程中需在设定大战略、大方向前提下一步一步稳健地推进。首先在风险相对比较小,或者相对可控区域开展合作,取得经验,逐步扩展。合作中应注重解决区域内能源贫困问题,将参与缓解投资对象国的能源贫困、突破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所需的能源瓶颈放在投资条件谈判的突出地位[13]
 
  3.2 合作和开放的理念
 
  “一带一路”倡议是开放的,基于但不限于沿线国家,欢迎其他国家参与共建,在能源合作中也需强调合作和开放,淡化零和博弈及对抗的思想。合作中,美国仍然是牛鼻子,要摒弃绕开美国国的侥幸心态[14];积极与俄罗斯深化合作共识,进一步对接“一带一路”与欧亚联盟;紧密与欧盟的合作,与其共同经营中亚、中东、西亚北非市场。扩大与印度[15]的合作,促使其积极加入“一带—路”建设中。
 
  3.3 市场、企业为主体的合作方式
 
  能源合作中需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政府负责搭台,提供前期服务,具体的合作交给市场,由企业来完成。特别是要注意发挥民营企业的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民营企业的实力逐渐增强,并且积累了-定的海外合作经验,加上本身体制比较灵活,意识形态色彩比较淡薄,更容易得到-些国家的认可。为了降低价格波动及地缘政治风险,能源合作中应多采取采取中外企业联合持股的方式[16]
 
  3.4 制衡、多边促进等实施策略
 
  由于”一带一路“涉及国家多、利益诉求差异大,因此,合作中可采取多边促双边的方式。如,建立中、印、俄三遍合作机制,三方合作可以起到互相牵制作用;加强与欧盟合作,可以带动中亚、南亚等国的能源合作。中印两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上有相似的利益诉求,但是,双方因地缘问题存在矛盾。为此,我国可优先发展中巴关系,让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和中巴关系的发展与中印关系的发展之间始终保持差距。
 
  综合考虑相关专家的看法,首先,“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推进的过程中要稳扎稳打,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特点制定不同的合作策略。其次,能源合作中要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政府与市场、国企与私企等三方面的关系。再次,能源合作要注意平衡域内外大国的利益,一方面加强沟通,增信释疑;另一方面加强利益捆绑,相互制衡。

  4 对推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思考
 
  围绕“一带一路”的战略目标,综合考虑“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合作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4.1 目标定位上要从拓展来源、保障供应安全逐渐转变为互利发展、共同安全
 
  在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的大趋势下,我国化石能源消费增长逐渐放缓,在未来10~20年内有望达到峰值。且随着勘探开发技术的突破,非常规油气资源得到迅速的发展,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国际油气供应相对宽松。在此背景下,传统的拓展油气来源、保障能源供应的能源合作思路需向互利发展、保障共同安全转变。在合作中不一味地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是注重互利共赢、利益共享,理顺能源合作渠道,形成联系紧密的能源经济带,保障区域及全球能源安全。
 
  4.2 能源合作的布局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有所调整
 
  在实施“一带一路”的新形势下,我国能源合作布局做适当调整。一方面要集中精力推进“一带一路”区域内能源合作,另一方面要确定其他重点合作区域争取能和“一带一路”形成更大格局的配合。在具体合作中,一方面,能源国际合作要向绿色方向发展,提高新能源品种的进口比例,改善能源供应结构。另一方面,要和新兴能源行业、新兴能源资源区域加强合作,要与发达国家进行能效与能源管理的合作。引导企业将合作项目向可再生能源倾斜,向风能、太阳能、潮沙能、生物质能丰富的地区倾斜,鼓励企业开展能效的国际合作。
 
  4.3 拓宽合作领域,发挥能源合作对“一带一路”的支撑作用
 
  国际能源合作从宏观上偏重国家间能源外交,从微观上偏重于项目落地,项目上又偏重于油气贸易及投资开发、工程承包和设备出口。新的阶段应该在以前的基础上有所拓宽。宏观上,除了加强多边、双边国家间能源外交之外,还要注重多层次的交流,注重文化、人文、认知方面的沟通,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注重合作前期的规划研究合作,形成长期的沟通机制。在微观上,除项目合作外,还要围绕项目开展人文和社会福利方面的合作。要大力促进在技术、资金和项目运营等方面合作。发挥能源合作的辐射带动作用,支撑“一带一路”更好的迭代。
 
  4.4 加大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力度,充分利用能源治理机制
 
  我国提出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一方面为国际能源合作带来了很多机遇,另一方面也会引发大国的干涉和阻挠。需要和不同国家进行外交协调。同时在“一带一路”区域内的能源合作涉及法律、商务、货币、金融结算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同样需要合作平台进行协商。国际能源治理机制是比较合适的合作、协调、协商平台。我国要加大参与力度,增强话语权,争取能在决策层发挥作用。在条件成熟时,要抓紧推动建立区域能源合作机制, 构建针对性好、决策效率高、执行能力强的各种平台。
 
  参考文献:
  [1]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学术研讨会 [Z]. 2013.
  [2]“丝绸之路经济带——共建共享与供应共荣的新机遇”国际研讨会 [Z]. 2014.
  [3]何茂春,张冀兵,等. “一带一路”战略面临的障碍与对策 [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3):36-45.
  [4]黄日涵,丛培影. “一带一路”的外界误读与理性反思 [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5-13.
  [5]龚婷. “一带一路”:国际舆论反应初探及应对建议 [J]. 对外传播,2015,(3):24—26.
  [6]冯巍,程国强. 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评价 [N]. 中国经济时报,2014—7—14(005).
  [7]石泽,杨晨曦. 推进“一带一路”能源资源合作的外交运筹 [R].CIIS研究报告,2014.
  [8]杨晨曦. “一带一路”区域能源合作中的大国因素及应对策略 [J]. 新视野,2014,(4):124—128.
  [9]高世宪,梁倚,等. 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合作现状及潜力分析 [J]. 中国能源,2014,36(4):4-7.
  [10]王义桅. “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11]赵华胜. 美国新丝绸之路战略探析 [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2,33(6):15-24.
  [12]李建民. 丝绸之路经济带、欧亚经济联盟与中俄合作 [J]. 俄罗斯学刊,2014,(5):7-18.
  [13]査道炯. “一带一路”框架下境外能源投资逻辑 [N]. 中国石油报,2015—3—31.
  [14]孙哲. 中美外交:管控分歧与合作发展 [M]. 北京:时事出版社,2014.
  [15]刘小雪. 拓宽能源合作领域,深化中印能源合作 [J]. 中国能源,2015,37(4):5-8.
  [16]桂俊松,仝晓波. “一带一路”框架下需反思传统能源安全观 [N]. 中国能源报,2015-4-1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