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

期待国务院调查组的数据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徐冰 作者:admin 责编:

据媒体报道,国务院已决定派出八个调查组,分赴各地对楼市调控效果进行摸底,调查数据将在汇总后对外公布。如果此消息属实,相关调查结果无疑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于调控效果评估以及楼市今后可能走向,也将提供可资观察的参照。

自去年4月中旬以来,楼市调控已经进行了三轮。但至今为止,我们尚未看到可视为国家层面的调控效果评估。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自然,作为仍处于进行过程中的调控,动态数据难以说明最终结果。但一个影响面广、牵涉人群众多而且极为敏感的调控,及时的动态跟踪以及效果评估不能仅仅看作只对政策措施有意义。说到底,既然决策层面并未将楼市调控视为单纯的经济问题,那么,调控本身的政治性和社会性也就必然决定,公众有权及时知晓调控的客观效果。

楼市调控是一个涉及公民财产的政策行为,政策的基础以及合法性均来源于政策制定者与公民的沟通和公民对政策的认识。应该明确的是,楼市调控就本质来说是各方利益的博弈,而一个得到博弈各方理解的政策,也必定是对利益相关方的权衡、妥协。政府力量当然可以强力推进政策实施以获取眼前效果,但是,除非能够突破经济规律,否则就必定还要回到经济规律的运行轨道上来。

由于对调控效果缺乏及时的评估,已经使得公众对调控政策产生犹疑。公众目前所能得到的数据,大体出于国家和地方的统计部门以及各种协会和研究机构的公开报告。虽然可以从不同侧面观察楼市的动态,但数据混乱乃至自相矛盾,也导致公众预期复杂化。   

当然,并不是期望以一个有背景的数据一统天下,权威的力量也并不在于权力的力量。数据以及评估的公信力,只能来自真实的市场和坦率的公开。我们期望决策层能够对政策实施效果作出及时评估,一是出于知情权的要求,二是可以由此为市场判断寻求参照。政策得失的检视,并不仅是政策制定者的私事,即便没有权威的评估结果公布,公众却早已从身边的现实市场中作出了自己的评估。这种公众自己的评估,从本质上决定了楼市的走向。

无论怎样淡化地产的支柱地位,都不可能无视它之于中国经济的意义。这既是调控的基本立足点,也是调控政策得以推行的现实权衡。否则,宏观政策根本就难以左右地方政府的意志。而就目前来看,即便依靠政策强力压制,也没有人希望中国的地产行业出现硬着陆。这种小心翼翼走钢丝的状态,决定了楼市调控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这样的境地如何在评估中予以体现和解释,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课题。

如果说对地产调控的效果评估有什么期待,尽可能详细、具体,恐怕是最基本的预期。公众早已厌烦了诸如“初步得到遏制”之类的表态式行话,人们需要的,是真实、客观、不回避矛盾和难点的评估结果。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