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城镇经济
城镇经济

北京与雄安新区的区域创新合作问题研究*时间: 2017-11-27信息来源:张振伟 龚轶 作者:qgy_admin 责编:

摘 要:雄安新区建立的目的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树立区域发展的典范。要依靠创新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与社会、生态可持续协调,其核心是发展创新型产业。北京与雄安新区在创新方面具有基于产业分工的协同互补关系和竞争合作关系,二者的创新合作应围绕“产业”这个关键点展开,在产业政策制定、产业服务、创新要素流动等方面着力。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产业发展;创新合作
中图分类号:F0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66(2017)05-0062-05
收稿日期:2017-07-14

 *基金项目: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团队计划项目“区域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IG201708N)。
作者简介:张振伟,男,北京决策咨询中心副书记,应用经济学博士(北京 100089)。
    龚轶,女,北京决策咨询中心助理研究员,管理学博士(北京 100089)。


    在新常态下,我国面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等问题,同时也面临全球竞争加剧的挑战。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对未来挑战,既需要全面深化改革,破解发展中的制度性障碍,又要加强区域间协调,打破空间维度的制约。      2014年,中央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从更大的空间尺度,从全方位的改革创新探索有效途径。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意在树立区域改革、协调、发展的新标杆,新区的发展要实现人、产、城、自然等的协调,必然是创新驱动型。在提出的七个重点任务中,其中之一是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培育新动能。选择“创新”路径,必然涉及对创新与区域发展关系、创新发展路径、区域间创新合作等问题的认识,本文将对此做一浅议。
    一、深化对创新与区域发展关系的认识
    区域创新合作首先要明确和深化对创新与区域发展关系的认识,创新可以有效支撑区域发展,二者密不可分。
    1.区域发展要实现两个可持续
    什么是区域发展?区域发展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的系统性活动,包括人口、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各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由初级阶段的经济社会生态平衡向高级阶段演进。经济发展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和主要推动力量,一般先于社会、环境等的发展;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对社会治理、环境治理等产生新的需求,引致相应的社会、环境变革,从而形成新的经济社会生态平衡,达到更为高级的区域发展阶段。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二是要实现区域经济与社会、生态等的可持续协调。
    2.创新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如何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发展通常是指一个地区在一个时间跨度上,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增长和质量上的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是根据“区域”的资源及区位优势,合理布局区域产业的结构及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要素的结构优势、比较优势及规模优势,以通过区域要素及资源的耦合作用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熊比特的创新理论强调生产要素及生产条件的新组合推动经济发展。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创新起到同样的作用。创新不仅是技术创新,还包括制度创新。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而言,技术创新推动新兴产业的产生、发展,促进传统产业的改进与效率提升,进而实现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制度创新能够降低生产要素、创新要素的交易成本,加快资源在区域内、区域间、产业间的流动,进而通过要素的合理配置,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率。
    3.创新是实现区域经济与社会、生态可持续协调的根本保证
    如何实现区域经济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生态均衡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保持经济发展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先决条件,社会的全面进步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机制。社会进步有利于人才的集聚,进而提升经济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本水平,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体现为基础设施匹配、管理水平先进、城市环境宜居等多个方面。社会的全面进步要依靠制度创新,依靠具有科技含量的治理手段。经济发展依托于生态环境载体,经济发展的无限扩张与生态环境的有限承载存在直接的矛盾,如工业发展与水资源、大气资源的矛盾等,这就要求经济必须在生态环境可承载范围内发展,走低能耗、低污染的发展模式。因此,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方能确保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可持续协调。技术创新能够以知识、信息等无形生产要素部分或全部替代自然资源等有形要素,能够提高有形要素利用效率,以降低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二、雄安新区的创新发展路径
    雄安新区要想实现创新发展,要依托区域定位,明确区域与创新关系,进而找出创新发展路径。
    1.雄安新区定位与创新的关系
    关于雄安新区,国家明确定其位是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通过雄安新区的发展,探索实践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与社会生态环境可持续协调的模式与路径。
    在这一定位基础上,雄安新区的首要任务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以此破解京津冀协调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不平衡难题。通过承载北京疏解功能,优化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整体转型升级,推动区域经济与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协调。
面对雄安新区的定位和任务,新区的发展不可能再走传统大规模工业化发展的路径,而必须走低资源消耗、低环境影响的新发展模式。将创新作为根本动力,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实现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在经济发展中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保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协调。
    2.雄安新区创新发展的路径
    雄安新区的创新发展路径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产业选择与发展问题;二是体制机制创新问题;三是城市环境发展问题。其中,产业选择、产业技术创新是内核,是雄安新区发展的长期动力和重要目标;体制机制创新、城市环境发展将决定创新资源能否在雄安新区集聚、能否在雄安新区落地生根并发展。
    关于产业选择与发展。作为新的城市、新的经济发展区域,雄安新区要构建自身的产业体系,形成产业集群。可以通过几个途径实现,如产业转移(疏解)、产业新建(招商引资)、产业培育(自主)。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雄安新区的产业选择应坚持一些标准,最基本的标准应是低资源消耗、低环境影响型产业,较高一层的标准应是未来高端新兴产业。当前的产业发展规划,应在这两个标准之间的广阔区间进行选择,要综合考虑区域的初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比如初始动力从哪些产业开始、初始人口如何集聚,中期以哪些产业衔接替代、区域产业创新如何升级,长期内经济人口集聚规模、对京津冀经济的作用等。从初期看,产业选择要与北京疏解产业相对应,坚持以上标准,引进北京疏解中具有创新潜力、具有创新人才集聚效应的企业。同时,还应秉持开放发展的理念,引入国内外符合新区产业进入标准的内外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坚持多元化发展理念。通过大量企业的引入,快速实现多个产业在雄安新区的集聚和发展,实现产业人才、创新人才在雄安新区的集聚,尽快增强雄安新区的自集聚功能,为进一步集聚创新资源创造有利条件。
    关于体制机制创新。雄安新区建设的基础较为薄弱,缺乏各方面的资源,特别是创新资源,需要依靠国家和京津冀三地力量,给予初始的发展资源,以实现起步。而要实现雄安新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依靠体制机制创新,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创新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收益、创新收益,将雄安新区打造成各方创新资源实现自身价值的理想地,不断汇聚各方面的创新资源。体制机制创新应坚持两个重点标准:一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实现人的价值。在知识创造、产权分配、知识收益等方面探索新的改革路径,突破现有改革中仍未解决的难题,若能以新区(特区)的优势,实现有关领域的改革突破,必将对汇聚创新资源产生重要作用。二是为企业发展创造稳定积极的营商环境。在企业税费、人才引进、行政审批等方面深化改革,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为企业创新发展创造稳定的环境预期,以此吸引企业进入雄安新区,并生根发展。雄安新区的产业选择仅仅是起点,而体制机制创新是保障产业发展、产业创新的重要保证。
    关于城市环境发展。创新资源是经济资源中的稀缺资源,创新资源及其价值的实现对外部环境具有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创新资源中的核心要素——人才。外部环境主要包括生活环境、教育环境、沟通环境、行政环境等四个方面。因此,雄安新区未来的城市环境对吸引创新人才、吸引创新型企业具有重要的作用。城市环境可以分为四类:一是生活环境,包括生活设施的便利性、舒适度,自然环境的宜居程度等,雄安新区要高标准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二是教育环境,要方便人才接触新的知识,接受新的教育或培训,方便人才的后代接受高水平的中小学教育,雄安新区要引进必要的高水平教育机构、中小学教育资源。三是沟通环境,涉及雄安新区人才与其他区域的沟通成本,如交通便捷程度、网络设施水平、本地交流平台等,雄安新区要建立公共图书馆、科学会堂等设施。四是行政环境,主要指个人在政府部门办理各类事项的成本,如时间成本、经济成本等,这也是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方面,雄安新区要建立简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组织。雄安新区要在以上四个方面,树立新的城市标杆,唯有如此,方能有足够的吸引力,将各方人才、企业集聚于此,并安心发展。
    因此,可以将雄安新区的创新发展路径表述为:以创新型产业、人才集聚为主线和目标,寻找产业选择与发展的突破口;以高标准城市环境发展奠定产业、人才集聚的基础;以突破性体制机制创新创造产业、人才集聚的洼地和吸引力;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尽快形成企业、人才的自集聚功能,以产业发展、人才集聚吸引新的企业、人才进入;实现产业横向与纵向的扩张,增强与京津冀、与国内其他区域、与国外经济组织和创新组织的联系,并不断提升新区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位置,提高雄安新区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的重要程度。
    3.雄安新区与北京在创新方面的关系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系统,各子区域之间既有分工又有联系,需要相互支撑,协同推进。从当前看,雄安新区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要承载地,一些产业、一些组织将向雄安新区转移;从长远看,雄安新区是北京未来发展空间的延伸地,很多新兴产业并非都在北京发展,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创新成果并非都在北京转化,雄安新区将承载这些功能。从创新发展的地理空间看,雄安新区建设既扩展了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空间边界,同时又能带动京津冀创新的整体发展。雄安新区与北京未来在创新方面的关系,应从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看待,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协同互补关系。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重点要做好原始创新,参与国际竞争,支撑国家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在技术创新方面将有所为有所不为;雄安新区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范围内,起到技术创新方面的支撑,配合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同时,北京在创新方面产生大量的科技成果,很多成果并不适宜在北京转化应用,要流向全国各地,雄安新区将承担吸收转化北京科技成果的作用,进而带动京津冀的产业转型与发展。
    二是竞争合作关系。首都“四个中心”的新定位不提经济中心,并不是说北京不再发展经济,而是要放弃那种大而全、小而全的经济,大力转型发展“高精尖”产业,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同样,雄安新区也将坚持发展高端高新产业,走创新型经济发展之路。因此,二者之间将有一定的竞争关系,可能共同发展一些高新技术产业、未来新兴产业等,在企业与人才引进方面展开竞争,但是这种竞争是良性竞争,是未来产业集群内的竞争,有利于京津冀产业集群的提升,有利于京津冀产业集群参与国际竞争。同时,还需指出,产业相似并不代表二者不能展开合作,产业间两地的产业组织可以在产业内分工、产业创新等方面开展合作,产业集群内的合作将会更多更频繁,产业分工将更加精细,合作将更加紧密,产业效率将更高,竞争力将更强,进而促进两地产业的发展壮大。
    三、北京与雄安新区的创新合作
    雄安新区建立的目的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树立区域发展的典范。自身发展的目标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与社会、生态可持续协调,其核心是发展创新型产业。另外,北京与雄安新区在创新方面是基于产业分工的协同互补关系、竞争合作关系。基于以上分析,北京与雄安新区的创新合作应围绕“产业”这个关键点展开,并由此向其他领域扩展。
    1.创新合作的阶段及重点
    雄安新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也具有阶段性,那么北京与雄安新区的创新合作也将具有阶段性。以雄安新区建设的阶段性为主 线,推测二者创新合作在不同阶段的特征及重点。可将雄安新区建设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中期阶段、远期阶段。
    初期阶段。主要开展城市环境建设,引入创新型产业、人口和服务型机构,形成一定的产业与人口集聚,实现新城各项功能的良好运行与发展。此阶段,创新合作的重点应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推动北京疏解产业向雄安新区转移,按照雄安新区产业选择标准,在疏解产业中进行选择,引入具有创新含量的企业。二是将产业服务组织引入雄安新区,为雄安新区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创造良好的微环境。三是向雄安新区共享北京创新资源。
    中期阶段。扩大城市环境建设规模,扩大创新型产业集聚范围和规模,进一步增加各类产业(包括服务业)的人口,建立新型研发组织、服务机构,创新资源形成一定规模,新城在京津冀产业分工中承担重要角色,并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达到新城自身造血并支撑自身发展的状态,城市集聚力得到进一步增强。此阶段,创新合作的重点应包含四个方面:一是推动北京科技成果在雄安新区转化。二是支持雄安新区新兴研发组织的建设。三是促进产业创新合作。四是建立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政策环境。
    远期阶段。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创新资源大量集聚,建立新兴科学组织,新兴产业组织不断涌现,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与周边区域具有紧密的产业联系,成为我国重要的技术创新中心,城市具有输出、扩散、带动能力。此阶段,创新合作的重点应包含四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推动产业创新合作。二是在科学及基础设施布局方面开展合作。三是在国际创新合作与竞争方面进行联动。四是建立统一的区域创新政策,实现区域创新一体化。
    2.推动创新合作的措施建议
    依据初期阶段的创新合作重点,北京和雄安新区两地应采取针对性措施。
推动产业转移发展有关政策的制定。一是制定雄安新区产业选择标准与目录,以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航空航天等为突破点,坚持引进高端高新企业。二是制定雄安新区产业发展的特殊政策,在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税收、土地、人才、行政审批、公共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改革,为企业及人才提供稳定性服务,降低企业运行与创新成本。三是制定北京对接雄安新区实施产业转移的措施,提出产业转移的两地税收共享机制,按照北京疏解产业的要求,组织企业及相关机构对接雄安新区,支持企业及相关机构在雄安新区设立分支机构或整体迁入。
  推动北京产业服务组织进入雄安新区。一是支持北京的园区建设与管理机构或企业在  雄安新区设立分支机构,在雄安新区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企业引进、产业政策落地等方面提供基础性的管理与服务,如中关村管理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二是鼓励和支持服务于企业创新与运营的组织在雄安新区设立分支机构,为雄安新区企业提供创新方面的支持,如风险投资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商务服务机构、科研机构等。
    推动北京创新要素向雄安新区流动。一是面向雄安新区企业和机构开放共享北京科技条件资源,将北京创新券的适用区域范围扩展到雄安新区,并增加创新券的适用内容范围。二是综合利用人才、科技项目、创新基金等多种形式,支持北京创新人才、成果向雄安新区流动。
 
参考文献
[1]杨春柏,金彪,李辉.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创新机制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 2017,(1).
[2]肖金成.打造“十三五”时期区域发展的新动能[J].区域经济评论, 2017,(1).
[3]孙久文.新时期中国区域发展与区域合作[J].开放导报, 2017,(2).



Study on Regional Innovation Cooperation between Beijing and Xiongan New Area
Zhang Zhenwei   Gong Yi
Abstract: The object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Xiongan New area is to boost th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area, phase out non-capital functions of Beijing and set a model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sustainable coordination of economic, society and ecology , the key is to develop the innovative industry. As to innovation issue, there exists coordination supplement and competitive cooperation relation based on industry specialization between Beijing and Xiongan New area. The innovation cooperation of the two area should focus on industry, especially industry policy, industry service and the movement of innovation factors.
Key Wo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dustry Development; Innovation Cooperation
(责任编辑:文 锐)

                                                                               责任编辑  q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