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城镇经济
城镇经济

跨越湘江 打造长沙西中心时间: 2016-07-22信息来源:刘草心 作者:ws 责编:

 
 
  2016年5月30日,中国最大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猪八戒网的华中区域总部园区,落户湖南湘江新区。这距湘江新区获批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不过18天,而距湘江新区挂牌国家级也仅371天。
 
  逐鹿西岸
 
  经国务院批复,中部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落户湖南湘江新区,于2015年5月24日正式挂牌,包括岳麓区全境、望城区和宁乡县部分区域,覆盖长沙高新区、宁乡经开区和望城经开区3个国家级园区,规划面积1200平方公里。
 
  长沙城区的发展轨迹是一个由中心区域逐渐向周边区县扩容的过程。位于长沙市区北部的开福区因坐拥水、陆、空、铁、管五元一体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成为湖南省对接“一带一路”的排头兵,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桥头堡”;京深、沪昆以及厦渝等数条高铁的交汇,湖南省政府的南迁让雨花区奔跑在城市提质升级的前沿;五一大道一路向东,密集地分布着各种商圈,这让长沙的城市建设长期处于“沿五一路时代”。然而,经历了一番“湘江北去”“挥师南下”“一路向东”,长沙在大规模的城市扩建中迸发出一股向西的力量。
 
  2008年,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管理委员会在麓谷正式挂牌成立。自此,一场规模宏大的造城壮举在湘江西岸上演;七年后,国家级新区“湖南湘江新区”应运而生。在长沙主政者眼中,它是湖南打造“一带一部”核心增长极的重要支撑,也是长沙在更高起点推进新型城镇化、融入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战略平台。
 
  “湖南湘江新区,不仅要成为长沙两型社会建设的梦想,更重要的是要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提供一个标杆、一个示范、一个版本。” 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如是说。
 
  对于湖南湘江新区来说,有些改变是可以从数据中彰显出来的,而有些改变却融入到了一草一木、一街一道中。
 
  2008年的洋湖,杂草丛生,旱涝无常。今天的洋湖,山水环绕,生机盎然,成为长沙低碳生态新城样板。
 
  曾经的梅溪湖,只是岳麓山下一个不起眼的村庄,成片的葡萄园掩映在山脚下。随着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一个集生态、文化休闲的城市新中心。
 
  前几年的滨江,还只是一片滩涂。现在,在滨江新城里,各类金融机构、商业综合体纷纷落子,一座现代金融商务新城正在崛起。
 
  从前的岳麓山下,还只是集聚了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资源的大学城。如今,湖南湘江新区按照高端制造研发转化基地和创新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定位,聚集了各路创新人才,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激情覆盖了整个湘江西岸。
 
  投资热土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国家级新区的桂冠也并不是轻易就能戴上的。在批复之际,国务院给湘江新区定下的主题就是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对此,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希望湘江新区“成为区域发展新增长极、转型发展新引擎、内陆开放新高地、创新创业新平台、宜居宜业新家园。”
 
  兴产业,无疑是新区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湖南省省长杜家豪表示。然而,就湘江新区当前发展态势来看,如果产业上不去,产城融合就难以实现,打造长江经济带内陆开放高地的目标更是无从谈起。面对这一严峻现实,新区如何破题?
 
  “要把抓项目作为湖南湘江新区的核心生命力。”湖南湘江新区管委会主任虢正贵多次强调。
 
  为争取国字头的项目合作,2016年1月,虢正贵带领团队在48小时内对接了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工信部3个部委,拜访了京东方、中化集团、中国轻工集团等7家企业。
 
  2016年5月28日,在中央企业走进湖南湘江新区项目推介会上,湖南湘江新区与52家企业、金融机构、高校签署合作项目57个,涉及城市基础设施、轨道交通和节能环保、高新技术、区校合作、军民融合、现代服务等多个产业领域。“这是一片值得投资的热土。”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48所所长刘济东表示。
 
  随着凝聚社会资源能力的越来越强,湘江新区的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产业发展形势也是一片大好。据初步统计,2016年以来,湘江新区已签约重大项目160余个。而在今年153个新建项目中,一季度已开工74个,开工率达48.37%。
 
  创业高地
 
  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暖风频吹,位于中部的湘江新区,逐步蜕变成一片创新创业的沃土。
 
  2016年5月,湖南湘江新区获批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也是湖南唯一一个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虢正贵曾表示:要以新区获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为契机,把天马山、凤凰山和桃子湖“两山一湖”打造成新区的“双创”平台和闪亮的“双创”名片。
 
  为加快双创产业聚集,湖南湘江新区在梅溪湖国际新城建成首栋“互联网+”和创新创业产业楼宇——梅溪湖创新中心,借助多种渠道资源,为入驻企业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
 
  同时,新区创新优势集中,是国家重要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中南地区科技创新中心。坐拥丰富的科教资源,在科研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40余名两院院士、120多个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等等,可以说,新区创业、创新优势集中。如何转换科研成果,是湘江新区努力的方向。目前,湘江新区与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合作建设创新产业园等,孵化高新技术企业,重点打造泛岳麓山创新创业集聚区等创新基地。
 
  生态绿地
 
  作为国家级新区,产业项目多,如何处理好项目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成为考验新区人智慧的课题。湖南湘江新区前身大河西先导区,是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核心示范区。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上有着丰富的经验。
 
  从整体上来看,湘江新区构建“一轴、三廊道、多节点”的生态安全格局,并坚持以“生态优先”规划体系和生态红线控制为重点,实现了科学的源头管理。坚持多规合一,优化顶层设计,实现了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的“无缝衔接”,解决了规划和项目“两张皮”的问题。
 
  洋湖湿地公园作为湖南湘江新区的一大“名片”,总占地5.2平方公里,致力于打造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数年前,这里还只是湘江行洪垸的沼泽地,杂草丛生、荆棘遍地。为了提升城市品质,为市民打造高雅舒适的环境,湖南湘江新区投入55亿元,大刀阔斧地改变,引进了1500个品种、15万株湿地生物、150种亚热带动物和昆虫荟萃,构成一个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
 
  探索前行
 
  “三年出模样、五年成规模、十年树标杆”,这是易炼红给新区立下的目标。但作为“新生儿”,湖南湘江新区的建设既不能照搬浦东、两江的经验,也不能“新瓶装旧酒”走过去的老路。
 
  无改革,不新区。在建设过程中,湖南湘江新区困难重重,如何理顺与区县、园区之间的体制机制,如何弥补产业支撑的短板、如何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平台……只有破“旧”,才能立“新”。
 
  对此,湘江新区推出了产业发展、土地制度、投融资等“十大改革”。长沙市委、市政府授权新区履行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实行“五统一分”的管理体制,在行政审批上实行授全权负全责,由管委会履行12个部门的行政审批权限,147项行政审批事项缩减到44项,同时,开展了3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办结平均时效从70个工作日缩短为15个工作日,打造了全国领先、湖南省示范的行政审批环境。
 
  “先行先试、允许试错至关重要,如此才能种好改革的‘试验田’。”湖南湘江新区管委会主任虢正贵认为,改革势必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但厘清责任边界、让改革者轻装上阵,也尤为必要。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十三五”期间,湖南湘江新区将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充分依托和发挥集国家级新区、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等国家级平台的叠加优势,努力把新区打造为区域发展新增长极、转型发展新引擎、内陆开放新高地、创新创业新平台、宜居宜业新家园。


                                                                                                 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