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国土地区所 > 学术成果
学术成果

黄征学研究员在成都日报发表文章:三高并举加快成都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时间: 2023-08-31信息来源:成都日报新闻客户端 作者:黄征学 责编:GJS

【特邀专家】黄征学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国土开发室主任、研究员、博士

党的二十大明确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心任务。现代化城市是现代化国家的基础和支撑。早在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为我国城市工作指明了方向。新征程上,成都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肩负探索城市现代化建设国家试点示范的时代使命,准确把握超大城市现代化建设规律趋势,科学研判市情实际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明确提出了“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战略定位和“四中心一枢纽一名城”发展目标,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进行了系统谋划,明晰了未来五年成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路径和着力重点,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发展新路子,推动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首要任务

成都以全国重要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科技创新中心、西部金融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建设为抓手,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聚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坚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大力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以“三个做优做强”提升城市整体功能,以产业“建圈强链”“数实结合”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四大结构”优化调整促进绿色低碳转型,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据价值化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以一流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经济中心。

依托西部(成都)科学城、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等国家科技战略力量,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建立创新活动风险共担、创新成果多方对接、创新转化全链条加速三大机制,构建协同联动“大科创”格局,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着力建设服务全国战略大后方建设的创新策源地。健全全牌照金融机构体系,整合西南联交所等平台机构,探索构建涵盖股权、物权、碳汇、知识产权等交易平台,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积极推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

以创建世界旅游目的地为切入点,高标准提升旅游产品等级,高质量转化特品级旅游资源,擦亮“千年商都”品牌,建设特色商业街区、智慧商圈和“网红”消费打卡地,积极发展首店、首牌、首秀、首发“四首”经济,创新优质消费供给,着力营造良好消费环境,提升成都消费“买全球、卖全球”的运筹力和影响力,加快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建设。

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突出内畅外联,加快建设空港陆港大枢纽,构建开放合作大平台,拓展国际国内大市场,高质量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

▶︎创造高品质生活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成都以公园城市、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世界文化名城建设为抓手,提升城市生态品质、服务品质和文化品质,推动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与大美乡村融合发展、巴适安逸与创新创造相得益彰、历史文化与开放时尚交相辉映,全面彰显“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初心使命。

依托城市自然生态本底,加快构筑“绿道环”、串联“公园链”、连通“河湖网”,不断完善园中建城、城中有园、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的公园城市形态,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和超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着力提升城市生态品质,引领公园城市发展。

围绕破解超大城市治理难题和应对人口总量结构挑战,以城市功能布局和人口分布为导向,布局城市公共服务,加快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着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快建设健康成都,完善多层次可持续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全民友好型和全龄友好社会,全力提升城市服务品质,实现城乡共富共美。

以“三城三都”建设为牵引,构建以创意设计、传媒影视、音乐艺术、现代文博等为支撑的文化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文创+科创”“文创+遗址”“文创+生态”新业态,开发镌刻成都印记的“现象级IP”,推动厚积千年的文化温度与文明进步深度融合,激发城市历久弥新的人文之光,着力提升城市文化品质,用文化为城市“升格”。

▶︎推进高效能治理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成都以智慧蓉城、微网实格、韧性城市等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径,以高效能治理保障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

以智慧蓉城建设赋能超大城市治理为突破口,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数据资源“一网通享”和社会诉求“一键回应”,加快构建灵敏快捷的全域智能感知预警体系,夯实“微网实格”基础,实现网格全覆盖、管理精细化、服务全方位,加快提升超大城市治理能力。

探索“党建引领,双线融合”和“微网实格”治理体系,打造人人参与治理“共同体”,构建社区(村)总网格、一般网格、微网格和专属网格体系,推动资源要素下沉在网格、工作力量加强在网格、服务管理落实在网格、一流工作体现在网格,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以提升城市生命线弹性韧性为核心,推进“平急两用”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结合国家西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完善重大安全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机制,加快建设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高城市应对自然风险的能力。

(作者单位: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